混合碱分析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利用双指示剂法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混合碱系是指Na2CO3、NaOH、NaHCO3的各自混合物及类似的混 合物。但不存在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为什么? 0.1mol/L的NaOH、Na2CO3、NaHCO3溶液的pH分别为:13.0、11.6、 8.3,用0.1mo/LHCl分别滴定0.1mol/L NaOH、Na2CO3、NaHCO3溶液 时,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因此,NaOH、Na2CO 可以被滴定,NaOH转化为NaCl,NazCO3转化为NaHCO3,为第一终点: 而NaHCO3不被滴定,当以甲基橙(3.1~4.3)为指示剂时,NaHCO3被 滴定转化为NaCl为第二终点。 分析: Nao NazCO: NaHCO: HCI 消 耗 HC 第一终NaCL NaHCOz 体积V HCI 消耗 HCI的 体积 第二终点 NaCl NaCl 从上述分析可见,通过滴定不仅能够完成定量分析,还可以完成定 性分析
混合碱分析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利用双指示剂法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混合碱系是指 Na2CO3、NaOH、NaHCO3的各自混合物及类似的混 合物。但不存在 NaOH 和 NaHCO3 的混合物,为什么? 0.1mol/L 的 NaOH、Na2CO3、NaHCO3溶液的 pH 分别为:13.0、11.6、 8.3,用 0.1mol/L HCl 分别滴定 0.1mol/L NaOH、Na2CO3、NaHCO3溶液 时,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为 8~10,因此,NaOH、Na2CO3 可以被滴定,NaOH 转化为 NaCl,Na2CO3转化为 NaHCO3,为第一终点; 而 NaHCO3 不被滴定,当以甲基橙(3.1~4.3)为指示剂时,NaHCO3 被 滴定转化为 NaCl 为第二终点。 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见,通过滴定不仅能够完成定量分析,还可以完成定 性分析。 NaO Na2CO3 H NaHCO3 HCl 消 耗 HCl 的 第一终点 体积 V1 NaCl NaHCO3 NaCl NaCl HCl 第二终点 消 耗 HCl 的 体积 V2
因为Na2CO,转化生成NaHCO3以及NaHCO3转化为NaCI消耗HCl 的量是相等的,所以,由V1和V2的大小可以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当V1>V2时,说明是NaOH和Na2CO3组成混合碱,当V1<V2时, 说明是Na2CO3和NaHCO,组成混合碱: 计算公式: a.NaOH和NaCO3组成混合碱(V1>2): NaOH % c(y-r21000x10% MSoon m Na,C0,%= 阳g含高w m b.NaCO3和NaHCO组成混合碱(V1<V2): Mxa.co Na2C03%=- 2r010% Mxaco NaHCO %= c(y:-VK1000 ×100% m 当V1=0,V20:V0,V2=0:V1=V20时,又如何?(思考) 三、实验内容 1.HC1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量0.10.12g无水Na2C03三份,分别于250mL锥形瓶中,加 入25mLH0溶解,2~3滴甲基橙,用HC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注意:终点时生成的是HC0,饱和溶液,pH为3.9,为了防止终点提前,必须尽可能驱除 CO2,接近终点时要则烈振荡溶液,或者加热。 2.混合碱分析 称量,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碱于小烧杯中,加入少许水溶解,定量转
因为 Na2CO3转化生成 NaHCO3以及 NaHCO3转化为 NaCl 消耗 HCl 的量是相等的,所以,由 V1和 V2的大小可以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当 V1>V2时,说明是 NaOH 和 Na2CO3组成混合碱,当 V1<V2时, 说明是 Na2CO3和 NaHCO3组成混合碱。 计算公式: a.NaOH 和 Na2CO3组成混合碱(V1>V2): b.Na2CO3和 NaHCO3组成混合碱(V1<V2): 当 V1=0,V2≠0;V1≠0,V2=0;V1=V2≠0 时,又如何?(思考) 三、实验内容 1.HCl 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量 0.1~0.12g 无水 Na2CO3三份,分别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 入 25mL H2O 溶解,2~3 滴甲基橙,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注意:终点时生成的是 H2CO3 饱和溶液,pH 为 3.9,为了防止终点提前,必须尽可能驱除 CO2,接近终点时要剧烈振荡溶液,或者加热。 2.混合碱分析 称量,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碱于小烧杯中,加入少许水溶解,定量转 NaOH % = c (V1-V2)× MNaOH 1000 m ×100% Na 2CO 3% = c×2 V2× 1 2 × MNa 2CO 3 1000 m ×100% Na 2CO 3% = c×2 V1× 1 2 × MNa 2CO 3 1000 m ×100% NaHCO 3% = c (V2-V1)× MNaHCO 3 1000 m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