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下)质量检查0122 语文科(试题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3)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骚》) (4)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难》)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6)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献县近事 (清)纪昀 理所必无者,事或竟有;然究亦理之所有也,执理者自泥古耳 献县近岁有二事:一为韩守立妻俞氏,事祖姑至孝。乾隆庚辰,祖姑失明,百计医祷,皆无验。 有黠者绐①以封肉燃灯,祈神佑,则可速愈。妇不知其绐也,竟肉燃之。越十余日,祖姑目竟复明 夫受绐亦愚矣,然惟愚故诚,惟诚故鬼神为之格。此无理而有至理也 为丐者王希圣,足双挛,以股代足,以肘撑之行。一日,于路得遗金二百,移橐匿草间,坐 守以待觅者。側商家主人张际飞仓皇寻至,叩之,语相符,举以还之。际飞请分取,不受。延至家 议养赡终其身。希圣日:“吾形残废,天所罚也违天坐食,将必有大咎。”毅然竟去。后困卧裴圣 公祠下(裴圣公不知何时人,志乘亦不能详士人云,祈雨时有验),忽有醉人曳其足,痛不可忍 醉人去后,足已伸矣。由是遂能行。至乾隆己卯。际飞故先祖门客,余犹及见。自述此事甚详 盖希圣为善宜受报,而以命自安,不受人报,故神代报焉。非似无理而亦有至理乎! 高三质检语文科第1页共12页
高三质检语文科 第1页 共12页 福州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三(下)质量检查 2012-2 语 文 科(试题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⑵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⑶步余马于兰皋兮, 。 (《离骚》) ⑷问君西游何时还? 。 (《蜀道难》) ⑸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⑹山原旷其盈视, 。 (《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献县近事 (清)纪昀 理所必无者,事或竟有;然究亦理之所有也,执理者自泥.古耳。 献县近岁有二事:一为韩守立妻俞氏,事祖姑至孝。乾隆庚辰,祖姑失明,百计医祷,皆无验。 有黠者绐①以刲肉燃灯,祈神佑,则可速愈。妇不知其绐也,竟刲肉燃之。越十余日,祖姑目竟复明。 夫受绐亦愚矣,然惟愚故诚,惟诚故鬼神为之格。此无理而有至理也。 一为丐者王希圣,足双挛,以股代足,以肘撑之行。一日,于路得遗金二百,移橐②匿草间,坐 守以待觅者。俄商家主人张际飞仓皇寻至,叩.之,语相符,举以还之。际飞请分取,不受。延.至家, 议养赡终其身。希圣曰:“吾形残废,天所罚也。违天坐食,将必有大咎。”毅然竟去。后困卧裴圣 公祠下(裴圣公不知何时人,志乘亦不能详。士人云,祈雨时有验),忽有醉人曳其足,痛不可忍。 醉人去后,足已伸矣。由是遂能行。至乾隆己卯乃卒。际飞故先祖门客,余犹及见。自述此事甚详。 盖希圣为善宜受报,而以命自安,不受人报,故神代报焉。非似无理而亦有至理乎!
戈芥舟前辈尝载此二事于县志,讲学家颇病其语怪。余谓芥舟此志,惟乩仙联句及王生殇子二条, 偶不割爱耳。全书体例谨瑾严,具有史法。其载此二事,正以见匹夫匹妇,足感神明,用以激发善心, 砥砺薄俗,丬以小说家言滥登舆记也。汉建安中,河间太守刘照妻葳蕤锁事,载《录异传》;晋武帝 时,河间女子剖棺再活事,载《神记》。皆献邑故实,何尝不删薙◎其文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注】①绐(dai):哄骗,欺骗。②業(0):口袋。③薙(ti):割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理者自泥古耳 泥:拘泥 B.叩之,语相符 叩:磕,敲打 C.延至家,议养赡终其身延:邀请D.讲学家颇病其语怪病:不满,指责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皆属于“理所必无者”的一项是( (3分) ①越十余日,祖姑目竟复明。②惟愚故诚,惟诚故鬼神为之格。⑧际飞请分取,不受。 ④忽有醉人曳其足,痛不可忍。⑤醉人去后,足已伸矣。由是遂能行。 A.①⑧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守立的妻子俞氏,千方百计为眼睛失明的祖婆婆医治、祈祷,都无效果,最后相信了一个奸黠的 人的欺哄她,竟割自己的肉点灯,祈神保佑,祖婆婆的眼晴果然复明了。 B.乞丐王希圣在路上拾得别人丢失的二百两银子,将钱如数还给主人,也不肯接受主人为他养老的建 议,认为自己受苦是天意决定的,不可违逆,但他坚信自己行善一定会得到好报。 C作者认为俞氏和王希圣之事都是看似不合常理,但探究起来却是含着至理的:善有善报,理所固然。 D.作者认为戈芥舟修的县志,体例是谨严的,具有史学家的笔法。讲学家们责备他所记载的怪事恰可 用来激发善心,砥砺薄情的俗风,并非小说家的胡编乱造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违天坐食,将必有大咎。(2分) 译(译 (2)盖希圣为善宜受报,而以命自安,不受人报,故神代报焉。(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①李约,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自称萧斋。官至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②箫管, 高三质检语文科第2页共12页
高三质检语文科 第2页 共12页 戈芥舟前辈尝载此二事于县志,讲学家颇病.其语怪。余谓芥舟此志,惟乩仙联句及王生殇子二条, 偶不割爱耳。全书皆体例谨严,具有史法。其载此二事,正以见匹夫匹妇,足感神明,用以激发善心, 砥砺薄俗,非以小说家言滥登舆记也。汉建安中,河间太守刘照妻葳蕤锁事,载《录异传》;晋武帝 时,河间女子剖棺再活事,载《搜神记》。皆献邑故实,何尝不删薙③其文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注】①绐(dài):哄骗,欺骗。②橐(tuó):口袋。 ③薙(tì):割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执理者自泥.古耳 泥:拘泥 B. 叩.之,语相符 叩:磕,敲打 C. 延.至家,议养赡终其身 延:邀请 D. 讲学家颇病.其语怪 病:不满,指责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皆属于 ...“理所必无者”的一项是( )(3 分) ①越十余日,祖姑目竟复明。 ②惟愚故诚,惟诚故鬼神为之格。 ③际飞请分取,不受。 ④忽有醉人曳其足,痛不可忍。 ⑤醉人去后,足已伸矣。由是遂能行。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韩守立的妻子俞氏,千方百计为眼睛失明的祖婆婆医治、祈祷,都无效果,最后相信了一个奸黠的 人的欺哄她,竟割自己的肉点灯,祈神保佑,祖婆婆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B. 乞丐王希圣在路上拾得别人丢失的二百两银子,将钱如数还给主人,也不肯接受主人为他养老的建 议,认为自己受苦是天意决定的,不可违逆,但他坚信自己行善一定会得到好报。 C.作者认为俞氏和王希圣之事都是看似不合常理,但探究起来却是含着至理的:善有善报,理所固然。 D. 作者认为戈芥舟修的县志,体例是谨严的,具有史学家的笔法。讲学家们责备他所记载的怪事恰可 用来激发善心,砥砺薄情的俗风,并非小说家的胡编乱造。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违天坐食,将必有大咎。(2 分) 译: (2)盖希圣为善宜受报,而以命自安,不受人报,故神代报焉。(4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观 祈雨 (唐)李约①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①李约,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自称萧斋。官至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②箫管
古代祈雨时的表演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文学名蓍、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兵退斜谷,进退两难,发布了“鸡肋”口令。杨修恃才放旷,借机对将士说“鸡肋”表明曹操有 退兵之意。曹操想起杨修解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犯忌之事,对杨修卷入曹家世子之争颇为恼 怒,遂以惑乱军心为由将其杀害。(《三国演义》) B.觉新、觉民等一班年轻人积极创办《利群周报》,有着诚恳的心和牺牲的精神。但是,却接到警察 厅停止发行的命令。然而,他们不气馁,筹备创刊新的周报。隔一天就把黎明阅报处成立起来,再 过两天《黎明周报》发刊的事也筹备妥当。(《家》) C.“我恨极了,那班混蛋东西!他们干什么了?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不开杀戒吗?”当 双桥镇农民起来暴动,使他“双桥王国”的理想破灭,他一面污蔑暴动农民是土匪,起义农民攻占 双桥镇是匪祸,一面破口大骂国民党军队对革命人民镇压不力。(《子夜》) D.一个下雨的深夜,玛丝洛娃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 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她举起冻低的手敲打车窗,但他却不理会。列车走了,她仍在跑。雨中哭 泣的她决定卧轨自杀,经过好心的扳道工劝说,她才平静了下来。(《复活》) E.“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 你会接受的。”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他把儿子托给老葛朗台监护。(《欧 也妮·喜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得知盒玉死讯一事的主要情节。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或日:“雍也仁而不佞。″子日:“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 ②司马牛问仁子:“仁者,其言也讥。”日:“其言也切,斯谓之仁群乎?”子日:“为之 难,言之得无切乎?” 《论语·颜渊》 高三质检语文科第3页共12页
高三质检语文科 第3页 共12页 古 代祈雨时的表演。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 ...的一项是( )(2 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曹操兵退斜谷,进退两难,发布了“鸡肋”口令。杨修恃才放旷,借机对将士说“鸡肋”表明曹操有 退兵之意。曹操想起杨修解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犯忌之事,对杨修卷入曹家世子之争颇为恼 怒,遂以惑乱军心为由将其杀害。(《三国演义》) B.觉新、觉民等一班年轻人积极创办《利群周报》,有着诚恳的心和牺牲的精神。但是,却接到警察 厅停止发行的命令。然而,他们不气馁,筹备创刊新的周报。隔一天就把黎明阅报处成立起来,再 过两天《黎明周报》发刊的事也筹备妥当。(《家》) C.“我恨极了,那班混蛋东西!他们干什么了?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不开杀戒吗?”当 双桥镇农民起来暴动,使他“双桥王国”的理想破灭,他一面污蔑暴动农民是土匪,起义农民攻占 双桥镇是匪祸,一面破口大骂国民党军队对革命人民镇压不力。(《子夜》) D.一个下雨的深夜,玛丝洛娃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 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但他却不理会。列车走了,她仍在跑。雨中哭 泣的她决定卧轨自杀,经过好心的扳道工劝说,她才平静了下来。(《复活》) E.“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 你会接受的。”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他把儿子托给老葛朗台监护。(《欧 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⑴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得知黛玉死讯一事的主要情节。 ⑵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 ②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 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③子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 ④子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 (1)从①②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亩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言,而不该盲。(在空格内以 一字填充)(2分) (2)孟子长于论瓣,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 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我认为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是应加以区别的。以其知识影响社会的是知识分子;以其技术建造机 械,使用机械的是技术人员。当然,有许多知识分子而兼技术人员;也有许多技术人员而知识分子, 以至二者的分别并不曬显。但只要想到技术的用是无颜色的;所以技术人员,可以为各种形态的极 权专制者所容;甚至为他们所需要。而知识接触到实际问题时,经常是以批判之力,发生推进的作用; 所以知识分子必然被督种形态的极权专制者所排斥;他们经常运用阉割大脑的手术,以一批被阉割大 脑的人来冒充知识分子。由此便应当了解把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加以区分,实有其重要意义。更由此 可以了解,凡不是生长在民主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必然是带着悲剧性的命运。而此悲剧性的命运,也 成为真知识分子与假知识分子中间的检证器 由上面的陈述,应当可以导出一种结论:即是,中国知识分孑的责任,乃在求得眢种正确知识, 冒悲剧性的危险,不逃避,不诡随,把自己以认为正确而为现实所需要的知识,影响到社会上去,在 与社会的干涉中来考验自己,考验佥自己所求的知识的性能,以进一步发展、建立为我们国家、人类所 需要的知识。 仅仅这样说,对问题还没有交代清楚。 许多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 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推广,我也同样的加以承认。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 的人,便必然有颜色的;亦即是必然有某种人生态度的。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 高三质检语文科第4页共12页
高三质检语文科 第4页 共12页 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 ④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 (1)从①②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 一字填充)(2 分) (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 法。(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我认为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是应加以区别的。以其知识影响社会的是知识分子;以其技术建造机 械,使用机械的是技术人员。当然,有许多知识分子而兼技术人员;也有许多技术人员而兼知识分子, 以至二者的分别并不明显。但只要想到技术的效用是无颜色的;所以技术人员,可以为各种形态的极 权专制者所容;甚至为他们所需要。而知识接触到实际问题时,经常是以批判之力,发生推进的作用; 所以知识分子必然被各种形态的极权专制者所排斥;他们经常运用阉割大脑的手术,以一批被阉割大 脑的人来冒充知识分子。由此便应当了解把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加以区分,实有其重要意义。更由此 可以了解,凡不是生长在民主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必然是带着悲剧性的命运。而此悲剧性的命运,也 成为真知识分子与假知识分子中间的检证器。 由上面的陈述,应当可以导出一种结论: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乃在求得各种正确知识, 冒悲剧性的危险,不逃避,不诡随,把自己所认为正确而为现实所需要的知识,影响到社会上去,在 与社会的干涉中来考验自己,考验自己所求的知识的性能,以进一步发展、建立为我们国家、人类所 需要的知识。 仅仅这样说,对问题还没有交代清楚。 许多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 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推广,我也同样的加以承认。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 的人,便必然有颜色的;亦即是必然有某种人生态度的。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
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此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成果,并且 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的是否真诚。简言之,严肃的知识追求,不管追求者的自身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 必然有一种人格作他的攴持的力量;否则会如今日许多人一样,经常玩弄着以诈术代替知识的把戏 而人格必然是有颜色的。 说到以知识影响社会,首先必须知识和自己的人格融合在一起,知识形成人格中的部分,才会 感到有此要求。所以进入到此一阶段,以人生态度为内容的人格高下,更有决定性的作用。就现状说, 较好的知识分子,常常知识是知识,行为是行为,应付是应付。较坏的知识分子,便常常歪曲知识 以作趋炎附势、夺利争权的工具。要凭着自己所把握的知识去影响社会,在知识后面,更要有人格的 支持力量。 但我国有两千年的专制历史,有千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两种历史因素,一起直接压在中国过去的 “读书人”身上,于是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以“士的人格最为破产;在历史中,由知识分孑所发 出的坏的作用,绝对大于好的作用。 专制科举的遗毒,应当由民主、科学来加以扫除。但不幸的是,在军阀的混乱中,一部分性急的 人,却与极权主义接上了种,于是历史的遗毒,不仅借尸还魂;并且现代极权主义的各种技巧,更为 遗毒来“如虎添翼”;他们连民主、科学也一并吞下,拉出不能做肥料的毒性废物。这就是中国知识 分子现时的“置境”。 在上述“置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要尽到以知识影响杜会的责任,我认为首先要尽到使自 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责任 如何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难用概念来下定义,而只有从消极积极两方面略加描述 消极方面:1.不投机取巧,不趋炎附势。2.不假冒知识,不歪曲知识,更不以权势代替知识。 3.不以个人现实中的名利出卖自己的学术良心,淹没自己的学术良心 积极方面:1.将自己解消于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之中;敬重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也敬重他人所追 求的知识;经常感到知识高于切权势,贵于一切权势。2.自己的精神,与自己的国家民族,有自 高三质检语文科第5页共12页
高三质检语文科 第5页 共12页 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此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成果,并且 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的是否真诚。简言之,严肃的知识追求,不管追求者的自身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 必然有一种人格作他的支持的力量;否则会如今日许多人一样,经常玩弄着以诈术代替知识的把戏。 而人格必然是有颜色的。 说到以知识影响社会,首先必须知识和自己的人格融合在一起,知识形成人格中的一部分,才会 感到有此要求。所以进入到此一阶段,以人生态度为内容的人格高下,更有决定性的作用。就现状说, 较好的知识分子,常常知识是知识,行为是行为,应付是应付。较坏的知识分子,便常常歪曲知识, 以作趋炎附势、夺利争权的工具。要凭着自己所把握的知识去影响社会,在知识后面,更要有人格的 支持力量。 但我国有两千年的专制历史,有千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两种历史因素,一起直接压在中国过去的 “读书人”身上,于是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以“士”的人格最为破产;在历史中,由知识分子所发 出的坏的作用,绝对大于好的作用。 专制科举的遗毒,应当由民主、科学来加以扫除。但不幸的是,在军阀的混乱中,一部分性急的 人,却与极权主义接上了种,于是历史的遗毒,不仅借尸还魂;并且现代极权主义的各种技巧,更为 遗毒来“如虎添翼”;他们连民主、科学也一并吞下,拉出不能做肥料的毒性废物。这就是中国知识 分子现时的“置境”。 在上述“置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要尽到以知识影响社会的责任,我认为首先要尽到使自 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责任。 如何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难用概念来下定义,而只有从消极积极两方面略加描述。 消极方面:1.不投机取巧,不趋炎附势。2.不假冒知识,不歪曲知识,更不以权势代替知识。 3.不以个人现实中的名利出卖自己的学术良心,淹没自己的学术良心。 积极方面:1.将自己解消于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之中;敬重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也敬重他人所追 求的知识;经常感到知识高于一切权势,贵于一切权势。2.自己的精神,与自己的国家民族,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