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犹太人多灾多难的历史,堂据犹太教对维系犹太人的民族性 的作用: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了 基督教对近现代西方的艺 、思想、教育、医疗方面的影响。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概监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学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掌握人文主义的内涵: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和文学三杰的作品。掌握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文明发展 的影响作用。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文化(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 第二节,中西文化的对出 教学要求:掌握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 解17、18世纪西方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形式:探究欧洲 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原因:讨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2学时的录像课,2学时随堂考试 四、考核方式 明确规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比例。应注重过程 考核,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考试成绩可按百分制、五级分制记录。 (1)平时成绩:30%。三次贿堂测验,每次10分。三次缺席者取消期末考 核资格 (2)期末考核:70%。以论文的形式。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插图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目:姜守明、洪霞编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等著。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卡特里奇著,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古希腊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朱龙华.罗马文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张春梅、鲁霞 审核人:姜德福 课程负责人:张春梅、鲁霞
6 第三节: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犹太人多灾多难的历史;掌握犹太教对维系犹太人的民族性 的作用;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 基督教对近现代西方的艺术、思想、教育、医疗方面的影响。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概览 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学 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掌握人文主义的内涵;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和文学三杰的作品。掌握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文明发展 的影响作用。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文化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17、18 世纪的西方艺术 第三节:中西文化的对比 教学要求:掌握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了 解 17、18 世纪西方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形式;探究欧洲 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原因;讨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2 学时的录像课,2 学时随堂考试。 四、考核方式 明确规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比例。应注重过程 考核,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考试成绩可按百分制、五级分制记录。 (1)平时成绩:30%。三次随堂测验,每次 10 分。三次缺席者取消期末考 核资格。 (2)期末考核:70%。以论文的形式。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插图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目:姜守明、洪霞编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等著. 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卡特里奇著,郭小凌等译. 剑桥插图古希腊史.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朱龙华.罗马文化.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张春梅、鲁霞 审核人:姜德福 课程负责人:张春梅、鲁霞
《现代汉语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课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 辞几方面系统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加强基本技能训 练为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 教学要求:学握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 汉语的特点及现代 地 授与 相结合 第二章:语音 (6学时) 教学内容: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 教学要求:掌握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定义: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 方法,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 掌握韵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种类,并能进行 韵母辨正:握调值和调类的含 准渔 别普通话的声调: 掌握音节的结构特 行拼 解音节的拼 音变的种类 种类和作用、儿化的作用:了解朗读的注意事项,能正确运用 停顿、电音、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文字 (4学时) 教学内容:文字的起源:汉字形体:汉字改革。 教学要求:了解文字的基本概念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形体 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前 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 规范字、异 体字的定义, 字的原则和 熟悉和等 握附 解简化字、 常见的别字、附录 容易读 的亏 、附牙 常见的多音字、附录五异形词整理表 式:讲授与 相结合。 第四章:词汇(6学时) 教学内容:词汇单位:构词法:熟语。 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掌握汉语的构词类型:掌握词义的 定义和性质: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掌握同义词的差 别和辨析方法,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 解古语词 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 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 解熟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 用语的特点, 授课万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7 《现代汉语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课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 辞几方面系统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加强基本技能训 练为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 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 汉语的特点及现代汉语的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语音 (6 学时) 教学内容: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 教学要求:掌握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定义;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 方法,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 掌握韵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种类,并能进行 韵母辨正;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含义,准确辨别普通话的声调;掌握音节的结构特 点,对汉字进行拼音和认读,了解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音变的种类,了解变调 的种类、轻声词的种类和作用、儿化的作用;了解朗读的注意事项,能正确运用 停顿、重音、字调等。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文字 (4 学时) 教学内容:文字的起源;汉字形体;汉字改革。 教学要求:了解文字的基本概念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形体 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前身;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了解简化字、规范字、异 体字的定义,掌握改错字的原则和方法,熟悉和掌握附录一常见的别字、附录二 容易读错的字、附录三常见的多音字、附录五异形词整理表;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词汇 (6 学时) 教学内容:词汇单位;构词法;熟语。 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掌握汉语的构词类型;掌握词义的 定义和性质;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掌握同义词的差 别和辨析方法,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 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了解熟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惯 用语的特点,了解歇后语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语法 (10学时) 教学内容: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 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 教学要 了解语法的性月 掌握词类划分标准 能修改由于实词 运用 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和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乡 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了解各种句子成 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子的分类:掌握句型的种类:掌握常见的句法 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分方法、复句类型;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 常见的失误。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六章:修辞 (4时) 教学内容: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 教学要求:学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准确识别和运用:了解修辞在 具体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 不同的语体。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次*1分=5分 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 平时作业:2次*10分=20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现代汉语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夏慧敏 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夏慧敏
8 第五章:语法 (10 学时) 教学内容: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 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 教学要求:了解语法的性质;掌握词类划分标准、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 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和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 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了解各种句子成 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子的分类;掌握句型的种类;掌握常见的句法 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分方法、复句类型;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 常见的失误。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六章:修辞 (4 学时) 教学内容: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准确识别和运用;了解修辞在 具体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 不同的语体。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次*1 分=5 分 课堂讨论发言:5 分/人 平时作业:2 次*10 分=20 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 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 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夏慧敏 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夏慧敏
《古代汉语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B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是由文洗、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三者有机结 合在 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运用汉字构形理据分析难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 古汉语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 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 力,使他们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 教学内及其太要求 第 “章:文为 古汉语通论(一)~(四) (4学时) 学内容:《左传》文选二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 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学习对 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掌握《左传》文 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古今词 义的对应情况 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 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4学时) 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要求:掌握《战因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 的古代汉语语 理解 掌握》 化及其四种造 两种用字法: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号 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4学时) 内容:《论语》 文选四篇 礼记》 一 判断句 定句、疑问句 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 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 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 “矣”、“焉”的用法:理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 授课方式: 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 )(十二 (4学时) 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 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9 《古代汉语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B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是由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三者有机结 合在一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运用汉字构形理据分析难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 古汉语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 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 力,使他们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一)~(四) (4 学时) 教学内容:《左传》文选二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 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学习对 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掌握《左传》文 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古今词 义的对应情况和变化类型;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 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4 学时) 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要求:掌握《战国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 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理解汉字的构造;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和 两种用字法;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字 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4 学时) 教学内容:《论语》文选四篇、《礼记》文选一篇、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 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 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 “矣”、“焉”的用法;理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一)、(十二) (4 学时) 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 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 用法:了解古汉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 字的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4学时) 教学内容:《老子》文选二篇、《庄子》文选一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 词、介词、语气词 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 汉语语法现象:学握连 词、介词的语法特点 和在句中的作用 解句首 中语 词的使用情况:了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4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文选二篇、《楚辞》文选一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 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转 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 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4学时) 教学内容:《汉书》文 “篇,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要求:掌握《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 于地理、职官、科举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 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 授课方式: 授与练习相结合, 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 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4学时) 教学内容:唐诗四首,诗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草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 了解诗词的发生、 并能赏析古诗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 文选要多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 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 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 品为主,知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 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二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 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顺序作一定的调整。 每竞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且体情况而 定。课外书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 改 学期原则上三次。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20%
10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 用法;了解古汉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 字的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4 学时) 教学内容:《老子》文选二篇、《庄子》文选一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 词、介词、语气词 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 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了解句首句中语气 词的使用情况;了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4 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文选二篇、《楚辞》文选一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 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 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 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4 学时) 教学内容:《汉书》文选一篇,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要求:掌握《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 于地理、职官、科举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 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4 学时) 教学内容:唐诗四首,诗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 了解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赏析古诗。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 文选要多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 品为主,知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 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二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 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顺序作一定的调整。 每章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具体情况而 定。课外书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 改一学期原则上三次。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 50%。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