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文稿写作规范 文前部分 (一)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文稿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 加副题名,用以补充说明文稿中的特定内容。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首 字母缩写、符号和公式。 (二)作者 文稿均应有作者署名。非中国国籍的作者姓名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译文的署名,应著 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姓名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作者简介所包含的信息如下:姓名,学位(在读研究生写“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 生”),职称,是否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工作单位(或就读单位,只能写一个,具 体到院、系、所一级),职务,联系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稿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客观、简短的陈述,一般以第三人称写作,不分段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研究结果和结论。摘要的 内容应包含与文稿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情况下,摘要中不用图、表、公式以及非公知公用 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和符号。摘要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文稿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5~8个。除文稿中涉及的重要 术语外,地区、人物、文献等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五)基金项目和科研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稿或作为科研项目成果的文稿应注明项目的来源、项目的完整名 称以及项目编号。项目的来源和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项目应 依次列出。项目信息放在正文首页地脚,并在正文标题右上角加注“*”。 二、正文部分 正文是文稿的核心部分,内容应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一)标题与序号 正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标题层次 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层次序号采用“一、”“(一) (1)”“1)”。正文 同一段落中的内容再分点时,使用的序号应与各级标题序号相区别 (二)图、表、式 插图和照片均为黑白图片,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 线条图中,数学图应精准表达函数关系,坐标值准确:柱状图、饼图应保证数据、数值 完整、准确:流程图应步骤清晰、完整。图片中主要的文字和数字建议采用宋体小5号字, 其他需要特殊显示的内容可采用其他字体、字号 照片图采用TIF或JPEG格式(压缩品质选“最佳”),以单独的文件提供,图片长宽 在900像素以上,个别大图在2000像素以上,且图片影像清晰,不能是印刷品的扫描图。 采用截屏图则一定要获取高淸晰分辨率的截屏图(获取方法见附录A)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文稿写作规范 一、文前部分 (一)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文稿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必要时可 加副题名,用以补充说明文稿中的特定内容。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首 字母缩写、符号和公式。 (二)作者 文稿均应有作者署名。非中国国籍的作者姓名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译文的署名,应著 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姓名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作者简介所包含的信息如下:姓名,学位(在读研究生写“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 生”),职称,是否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工作单位(或就读单位,只能写一个,具 体到院、系、所一级),职务,联系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稿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客观、简短的陈述,一般以第三人称写作,不分段。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研究结果和结论。摘要的 内容应包含与文稿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情况下,摘要中不用图、表、公式以及非公知公用 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和符号。摘要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文稿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 5~8 个。除文稿中涉及的重要 术语外,地区、人物、文献等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五)基金项目和科研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稿或作为科研项目成果的文稿应注明项目的来源、项目的完整名 称以及项目编号。项目的来源和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项目应 依次列出。项目信息放在正文首页地脚,并在正文标题右上角加注“*”。 二、正文部分 正文是文稿的核心部分,内容应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一)标题与序号 正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标题层次 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5 级,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1)”“1)”。正文 同一段落中的内容再分点时,使用的序号应与各级标题序号相区别。 (二)图、表、式 插图和照片均为黑白图片,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 线条图中,数学图应精准表达函数关系,坐标值准确;柱状图、饼图应保证数据、数值 完整、准确;流程图应步骤清晰、完整。图片中主要的文字和数字建议采用宋体小 5 号字, 其他需要特殊显示的内容可采用其他字体、字号。 照片图采用 TIF 或 JPEG 格式(压缩品质选“最佳”),以单独的文件提供,图片长宽 在 900 像素以上,个别大图在 2000 像素以上,且图片影像清晰,不能是印刷品的扫描图。 采用截屏图则一定要获取高清晰分辨率的截屏图(获取方法见附录 A)
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和图题排在图的下方。 表格应结构简洁。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和表题排在 表格上方。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和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转行时,应 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只能在+,一, ,<,>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W(N)=H4;J R《N。)+ 示例2(xy)=1(0.0)·(x1+y) )fe n(x2yf(0.0+ 示例若310[(2…)21u :xa山n 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靠左顶格排。例如 Jx=-Dn an/ax 式中是粒子流密度在x方向的分量,n是粒子数密度 (三)计量单位 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有关 量、单位、符号的一般原则》以及从GB31021到GB310213的一系列国家标准的规定 正文、图、表、公式中,务必要注意符号的正斜体和区分英文字母与希腊字母。 (四)缩略词 文中采用一些学科通用的或者作者自定的缩略词,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用全称,并用括号 注明简称;如果是译自英文术语的首字母缩写,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用中文全称,并用括号注 明英文全称和中文简称或者首字母缩写。例如: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网络形考”)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 (五)注释 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注释采用页下注,用“①②③.”标注。 基金项目、科研项目、参考文献请参考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不作为注释来标注。例如 虽然 e-teaching系统日益普遍,**本***来*来**幸 ①本文使用 blended teaching(混合式教学)和 e-teaching(e-教学)这两个术语,不用 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和 e-learning(e学习)这两个术语,因为“教学”更能准确描述机 构的职责;“学习”则侧重学生的视角。因此,我们不宜混淆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和图题排在图的下方。 表格应结构简洁。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和表题排在 表格上方。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和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转行时,应 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只能在+,-,×, ÷,<,>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靠左顶格排。例如 𝐽𝑥 = −𝐷𝑛 ∂𝑛/ ∂𝑥 式中𝐽𝑥是粒子流密度在𝑥方向的分量,𝑛是粒子数密度 (三)计量单位 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有关 量、单位、符号的一般原则》以及从 GB3102.1 到 GB3102.13 的一系列国家标准的规定。 正文、图、表、公式中,务必要注意符号的正斜体和区分英文字母与希腊字母。 (四)缩略词 文中采用一些学科通用的或者作者自定的缩略词,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用全称,并用括号 注明简称;如果是译自英文术语的首字母缩写,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用中文全称,并用括号注 明英文全称和中文简称或者首字母缩写。例如: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网络形考”)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 (五)注释 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注释采用页下注,用“①②③…”标注。 基金项目、科研项目、参考文献请参考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不作为注释来标注。例如: 虽然 e-teaching 系统① 日益普遍,**************************************** ①本文使用 blended teaching(混合式教学)和 e-teaching(e-教学)这两个术语,不用 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和 e-learning(e-学习)这两个术语,因为“教学”更能准确描述机 构的职责;“学习”则侧重学生的视角。因此,我们不宜混淆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三、文后参考文献 特别说明: 在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观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在正文中括注出处并 列入参考文献;必须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原文时,必须逐字核对并加双引号,在引 文前或引文后括注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 正文中括注的引文(包括转述和原文引用)必须与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一)正文中的标注形式 本刊正文中的引文出处采用著者-出版年形式标注,示例如下 *幸**********(白书农,1996a)。白书农(1996b)认为,***率*率*事*****。 本****幸***,*********(程根伟,等,1999)。丁文祥等(1999)认为 本***事*****幸*。***********事***(转引自傅刚,1997,p.36)。 江向东(1996,pp.123-125)在其著作中指出:“******事*********。” ****事*本*幸****(辛希孟,等,2000)。张志祥(2001)认为***李*幸** 奥尔巴克( Auerbach,1983)在其研究中指出,**幸*幸李*事*春 *******(转引自 Bernard,etal,2004)。*********( Bjork& Sun,2001,p.6)。**********事*( Bjork,etal,2001,pp.22-23)。克拉克等( Clark, etal,2001,p.125)指出*************。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 New drug,” 1993)指出**********。施瓦茨( Schwartz,1999)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阐 明如下观点:***本本***幸**幸幸*** 关于引文标注格式的说明: (1)标注元素为,期刊文献:(著者,出版年份);:专著、译著、编著文献 (著者,出版年份,p.页码)或者(著者,出版年份,pp起页码-止页码) (2)相同著者、相同年份的文献在年份后标注小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分,如“(著者, 出版年份a)(著者,出版年份b)”。 (3)中国著者著录全名,外国著者只著录姓氏 (4)中文文献为多著者时,括号内只注第一位著者的姓名,后加“等”字。英文文献 为多著者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当著者人数少于六人时,首次引用时,注明全部著者的 姓,中间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位著者姓前加“&”:再次引用时,注明第一位著者的姓,后 加“eta.”。第二种,当著者人数大于等于六人时,每次引用都只注明第一位著者的姓,后 (5)对于中文文献,当正文中已经出现著者的姓名时,括注出处时只需括注出版年份 或者出版年份和页码。对于英文文献,建议将著者姓名翻译为中文,括注英文姓和年代或者 英文姓、出版年份和页码。对于无法查到权威译名的著者,当正文中出现英文姓之后,只需 括注出版年份或者出版年份和页码 点特别说明:正文中夹注著者和年代之处所用标点符号,括号采用中文半角格式的括 号:人名(无论中文人名还是英文人名)和年代之间的逗号,多个人名和年代之间的分号, 统一采用英文格式的逗号和分号加空格。 具体示例如下: *****(白书农,1996a;程根伟,等,199 常帝常帝常帝帝常帝常帝举帝常( Bjork,etal,2001,pp.22-23) (二)参考文献列表 排列参考文献时,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和出
三、文后参考文献 特别说明: 在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观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在正文中括注出处并 列入参考文献;必须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原文时,必须逐字核对并加双引号,在引 文前或引文后括注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 正文中括注的引文(包括转述和原文引用)必须与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一)正文中的标注形式 本刊正文中的引文出处采用著者-出版年形式标注,示例如下: *********************(白书农, 1996 a)。白书农(1996 b)认为,********************。 *****************,*******************(程根伟, 等, 1999)。丁文祥等(1999)认为: *************************。*******************************(转引自傅刚, 1997, p. 36)。 江向东(1996, pp. 123-125)在其著作中指出:“***********************************。” **************************(辛希孟, 等, 2000)。张志祥(2001)认为***************。 奥尔巴克( Auerbach, 1983 )在其研究中指出, ******************** 。 ********************(转引自 Bernard, et al., 2004)。************************(Bjork & Sun, 2001, p. 6)。************************(Bjork, et al., 2001, pp. 22-23)。克拉克等(Clark, et al., 2001, p. 125)指出***************************。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New drug,” 1993)指出********************。施瓦茨(Schwartz, 1999)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阐 明如下观点:********************************。 关于引文标注格式的说明: (1)标注元素为,期刊文献:(著者, 出版年份);专著、译著、编著文献: (著者, 出版年份, p.页码)或者(著者, 出版年份, pp.起页码-止页码) (2) 相同著者、相同年份的文献在年份后标注小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分,如“(著者, 出版年份 a)(著者, 出版年份 b)”。 (3)中国著者著录全名,外国著者只著录姓氏。 (4)中文文献为多著者时,括号内只注第一位著者的姓名,后加“等”字。英文文献 为多著者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当著者人数少于六人时,首次引用时,注明全部著者的 姓,中间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位著者姓前加“&”;再次引用时,注明第一位著者的姓,后 加“et al.”。第二种,当著者人数大于等于六人时,每次引用都只注明第一位著者的姓,后 加“et al.”。 (5)对于中文文献,当正文中已经出现著者的姓名时,括注出处时只需括注出版年份 或者出版年份和页码。对于英文文献,建议将著者姓名翻译为中文,括注英文姓和年代或者 英文姓、出版年份和页码。对于无法查到权威译名的著者,当正文中出现英文姓之后,只需 括注出版年份或者出版年份和页码。 一点特别说明:正文中夹注著者和年代之处所用标点符号,括号采用中文半角格式的括 号;人名(无论中文人名还是英文人名)和年代之间的逗号,多个人名和年代之间的分号, 统一采用英文格式的逗号和分号加空格。 具体示例如下: *********************(白书农, 1996 a; 程根伟, 等, 1999)。 ************************(Bjork, et al., 2001, pp. 22-23)。 (二)参考文献列表 排列参考文献时,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和出
版年份升序排序;英文文献按照著者姓名的英文字母和出版年份升序排序。示例如下: 参考文献: 白书农.19a.电子图书馆的理论模型门中国图书馆学报(1):33-35 白书农.196b.电子图书馆的现实模型门中国图书馆学报(2):2429 傅刚.1997.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M第2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聂伟.198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 学院 汪冰1994.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25 萧钮.2000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1102(5) 辛希孟,赵承,李佳路20004-12(14).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5-07-12] http://www.bjyouth.com.cn/bg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 张志祥.2001-1219.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2-04-15htp/www.creadercom /news/200l1219/200112190019html Auerbach,R.E(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4),445-449 Bjork, D,& Sun, C. -R(2001). Rethinking umiversity teaching: A com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New York: Routledge Fredrickson, J M,& Egan, J(1992). Mens and womens gender role journeys: Metaphor for healing, transformation. In B. R. Wainrib(Ed. ) Gender issues across the life cycle (pp. 107-123) New York: Springer Hilts, W.A., Il.(1990, April 9). Beyond the melting por. Time, 135, 28-31 Laurillard, J(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A12 Niven, G, Knapp, S,& Doe, J(2001). Role of reference elem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resources by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s [Electronic version]. Journal of Bibliographic Research, 5, 117-123. Vanden Bos, C(2015, December 10). Contractions in formal writing: What's allowed, what's not RetrievedDecember23,2015,fromhttp://blog.apastyle.org/apastyle/2015/12/ contractionS-in-formal-writing-whats-allowed-whats-not. html? ga1. 170805728 1964825290 1450852019 三点特别说明: 1.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标点符号,中文字符后面采用中文半角格式的标点符号(起止 页码之间和日期中间的连接号除外),英文字符后面采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其中, 英文格式的逗号、下角点之后加空格 2.参考文献列表中,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文献,起止页码之间和日期中间的连接号采用英 文格式连字符。 3.英文文献中,书名、期刊名、期刊卷号,采用斜体 (三)各类文献示例 以下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说明中未涵盖的文献类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 范手册》(美国心理协会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 1.期刊文献 白书农.1996.电子图书馆的理论模型[.中国图书馆学报(1):33-35
版年份升序排序;英文文献按照著者姓名的英文字母和出版年份升序排序。示例如下: 参考文献: 白书农. 1996a. 电子图书馆的理论模型[J]. 中国图书馆学报(1):33-35. 白书农. 1996b. 电子图书馆的现实模型[J]. 中国图书馆学报(2):24-29. 傅刚. 1997. 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M]. 第 2 版.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聂伟. 1998.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 学院. 汪冰. 1994.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25. 萧钮. 2000.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11-02(5). 辛希孟,赵承,李佳路. 2000-04-12(14). 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 北京青年报,[2005-07-12]. http://www.bjyouth.com.cn/Bgb/20000412/GB/4216% 5ED0412B1401.htm 张志祥. 2001-12-19.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 /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Auerbach, R. E. (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4), 445-449. Bjork, D. , & Sun, C. -R. (2001).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NewYork: Routledge. Fredrickson, J. M., & Egan, J. (1992). Men's and women's gender role journeys: Metaphor for healing, transformation. In B. R. Wainrib (Ed.), Gender issues across the life cycle (pp.107-123). New York: Springer. Hilts, W. A., Ⅲ. (1990, April 9). Beyond the melting por. Time, 135, 28-31. Laurillard, J. (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 A12. Niven, G., Knapp, S., & Doe, J. (2001). Role of reference elem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resources by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s [Electronic version]. Journal of Bibliographic Research, 5, 117-123. VandenBos, C. (2015, December 10). Contractions in formal writing: What's allowed, what's not.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15, from http://blog.apastyle.org/apastyle/2015/12/ contractions-in-formal-writing-whats-allowed-whats-not.html?_ga=1.170805728.1964825290. 1450852019 三点特别说明: 1. 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标点符号,中文字符后面采用中文半角格式的标点符号(起止 页码之间和日期中间的连接号除外),英文字符后面采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其中, 英文格式的逗号、下角点之后加空格。 2. 参考文献列表中,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文献,起止页码之间和日期中间的连接号采用英 文格式连字符。 3. 英文文献中,书名、期刊名、期刊卷号,采用斜体。 (三)各类文献示例 以下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说明中未涵盖的文献类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APA 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 范手册》(美国心理协会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年出版)一书。 1. 期刊文献 白书农. 1996. 电子图书馆的理论模型[J]. 中国图书馆学报(1):33-35
程根伟,张庆红,叶瑾琳.1999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1):101-106. 丁文祥,郑良,姜础,等.1999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科学通报,44(2/3) 2481-2488 Auerbach, R E(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4),445-449 ernard,R M, Abrami, P C, Lou, Y, Borokhovski, E, Wade, A, Wozney, L, et al. (2004). How does distance education compare with classroom instru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379-439 2.专著、译著、编著作品 傅刚.1997.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M第2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江向东.1996.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第2版.海口:海南出版社 Bjork, D,& Sun, C -R(2001).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Clark, J, Ely, D. P, Brown, E. G, Jr, Ben-Shahar, T, Wolchik, S. A, West, S.G., et al. (2001) Family mediation: Facts, myths, and future prospects(3rd ed. ).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aniel,J. T,& Huang, L. N.(Eds ).(1991). Children of col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minority yout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3.专著、译著、编著中析出的文獻 李晓东.199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 对策.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5-26 刘武·1998.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张旭,译.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33-135 Fredrickson, J M,& Egan, J(1992). Mens and women,s gender role journeys: Metaphor for healing, transformation. In B. R. Wainrib(Ed. ) Gender issues across the life cycle (pp. 107-123). New York: Springer Gibbs, R. A(1989). Retrieval inhibition as an adaptive mechanism in human memory. In H L Roediger Ill F I. M. Craik(Eds ) Varieties of memory consciousness(pp. 309-330) Hillsdale. N]: erlbaum Henry, J. S. (in press). The origins of narcissism and narcis 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ormulation. In J. M. Masling R. F. Bornstein(Eds ) Empirical studies of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Vol. 4.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 on psychopatholog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学位论文 聂伟.1998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 学院 5.论文集、会议录 汪冰.1994.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25 6.报纸、非学术杂志中的文献 萧钮.2000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1102(5) Laurillard, J(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A12
程根伟, 张庆红, 叶瑾琳. 1999.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1):101-106. 丁文祥,郑良,姜础,等. 1999. 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J]. 科学通报,44(2/3): 2481-2488. Auerbach, R. E. (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4), 445-449. Bernard, R. M., Abrami, P. C., Lou, Y., Borokhovski, E., Wade, A., Wozney, L., et al. (2004). How does distance education compare with classroom instru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379-439. 2. 专著、译著、编著作品 傅刚. 1997. 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M]. 第 2 版.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江向东. 1996. 数字化生存[M]. 胡泳,范海燕,译. 第 2 版. 海口:海南出版社. Bjork, D. , & Sun, C. -R. (2001).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NewYork: Routledge. Clark, J., Ely, D. P., Brown, E. G., Jr., Ben-Shahar,T., Wolchik, S. A., West, S. G., et al.(2001). Family mediation: Facts, myths, and future prospects (3rd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aniel, J. T., & Huang, L. N. (Eds.). (1991). Children of col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minority yout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3. 专著、译著、编著中析出的文献 李晓东. 1999. 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 对策. 第 2 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5-26. 刘武. 1998. 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张旭,译. 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33-135. Fredrickson, J. M., & Egan, J. (1992). Men's and women's gender role journeys: Metaphor for healing, transformation. In B. R. Wainrib (Ed.), Gender issues across the life cycle (pp.107-123). New York: Springer. Gibbs, R. A. (1989). Retrieval inhibition as an adaptive mechanism in human memory. In H. L. Roediger Ⅲ & F. I. M. Craik (Eds.), Varieties of memory & consciousness (pp. 309-330). Hillsdale, NJ: Erlbaum. Henry, J. S. (in press). The origins of narcissism and narcis 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ormulation. In J. M. Masling & R. F. Bornstein (Eds.), Empirical studies of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Vol. 4.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 on psychopatholog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 学位论文 聂伟. 1998.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 学院. 5. 论文集、会议录 汪冰. 1994.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25. 6. 报纸、非学术杂志中的文献 萧钮. 2000.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11-02(5). Laurillard, J. (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 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