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HSPA网络技术
第十三讲 HSPA网络技术
HSPA系统概述 冬国际电信联盟1998年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要求 主要目标就是希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同时提供电路交换 业务和分组交换业务,最高传输速率为2Mbit/5。 随着信息社会对无线Internety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2Mbit/s 的传输速率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逐步 采用各种速率增强型技术。 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具有非对称性 峰值速率高、激活时间短等特点,可以有效利用无线频谱资源 ,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NCDMA和TD-SCDMA系统增强数据速率技术为高速下行/上 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SUPA),统称为高速分组接入 (HSPA)。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
HSPA系统概述 国际电信联盟1998年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要求 ,主要目标就是希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同时提供电路交换 业务和分组交换业务,最高传输速率为2Mbit/s。 随着信息社会对无线Internet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2Mbit/s 的传输速率 远远 能满足需求 的传输速率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 代移动通信系统 逐步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逐步 采用各种速率增强型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具有非对称性、 峰值速率高、激活时间短等特点,可以有效利用无线频谱资源 ,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WCDMA和TD-SCDMA系统增强数据速率技术为高速下行/上 行链路分组接入 (HSDPA /HSUPA ),统称为高速分组接入 (HSPA)。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
HSPA系统概述 1.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 3GPP在2002年3月发布的R5版本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HSDPA)技术。HSDPA技术通过使用在GSM/EDGE标准中已有的 方法来提高分组数据的吞吐量,这些方法包括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 (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HARQ)。 HSDPA业务信道使用Turbo编码,可以在2ms内进行动态资源共享 包括共享码道资源和功率资源。HSDPA:增加了物理信道,并采用 多码传输方式、短传输时间间隔、快速分组调度技术和先进的接收机 设计等,使小区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4.4Mbit/s。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1个传输信道和3个 物理信道: ①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 ②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 ③HS-DSCH的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④HS-DSCH的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HSPA系统概述 1.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HSDPA) 3GPP在2002年3月发布的R5版本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版本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HSDPA)技术。HSDPA技术通过使用在GSM/EDGE标准中已有的 方法来提高分组数据的吞吐量,这些方法包括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 (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HARQ)。 HSDPA业务信道使用Turbo编码,可以在2ms内进行动态资源共享 ,包括共享码道资源和功率资源。HSDPA增加了物理信道,并采用 多码传输方式、短传输时间间隔、快速分组调度技术和先进的接收机 设计等,使小区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4.4Mbit/s。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 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1个传输信道和3个 物理信道: ①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 ②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 ③ HS-DSCH的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④ HS DSCH的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 DPCCH) 3 ④ HS-DSCH的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HSPA系统概述 2.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3GPP在2004年12月发布的R6版本中引入了增强型上行链路技术 又可以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技术,考虑到上行链 路的特点,HSUPA对以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上行的物理层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②上行的基于Node B的快速调度技术; ③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 ④上行采用高阶调制; ⑤快速的专用信道建立 为了实现HSUPA的功能,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1个传输信道和5个 物理信道: ①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 ②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③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④E-DCH HARQ确认指示信道(E-HICH) ⑤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 ⑥E-DCH绝对授权信道(E-AGCH】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4
HSPA系统概述 2.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HSUPA) 3GPP在2004年12月发布的R6版本中引入了增强型上行链路技术 版本中引入了增强型上行链路技术, 又可以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技术,考虑到上行链 路的特点,HSUPA对以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 上行的物理层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② 上行的基于NodeB的快速调度技术; ③ 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 ④ 上行采用高阶调制; ⑤ 快速的专用信道建立。 为了实现HSUPA的功能,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1个传输信道和5个 物理信道: ① 增强的专用信道(E-DCH) ② 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 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③ 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④ E-DCH HARQ确认指示信道(E-HICH) ⑤ E DCH相对授权信道(E RGCH) 4 ⑤ 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 ⑥ E-DCH绝对授权信道(E-AGCH)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HSDPA的关键技术 HSDPA系统中选用的关键技术与NCDMA不完全一致,NCDMA的 重要特征 可变扩频因子(SF)、软切换技术和快速功率控制不 再适用。 取而代之的关键技术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AMC)、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技术(HARQ)、快速分组调度技术、短传输时间间隔( TTI)等。 1.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AMC) AMC是根据无线信道的变化和终端能力自动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 方式,网络端根据用户瞬时信道质量和目前资源占用状况选择最合适 的下行链路调制和编码方式,使用户达到尽量高的下行数据吞吐量。 当无线信道条件较好或干扰较弱时,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高阶调制 和高速率的信道编码方式,从而得到高的峰值速率;而当无线信道条 件不好或干扰较强时,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低阶调制和低速率的信 道编码方式从而保证通信质量。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HSDPA的关键技术 HSDPA系统中选用的关键技术与WCDMA不完全一致,WCDMA的 重要特征——可变扩频因子(SF)、软切换技术和快速功率控制不 再适用。 取而代之的关键技术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AMC)、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技术(HARQ)、快速分组调度技术 快速分组调度技术、短传输时间间隔 短传输时间间隔( TTI)等。 1.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AMC) AMC是根据无线信道的变化和终端能力自动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 方式,网络端根据用户瞬时信道质量和目前资源占用状况选择最合适 的下行链路调制和编码方式,使用户达到尽量高的下行数据吞吐量。 当无线信道条件较好或干扰较弱时,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高阶调制 和高速率的信道编码方式,从而得到高的峰值速率;而当无线信道条 件不好或干扰较强时,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低阶调制和低速率的信 道编码方式从而保证通信质量。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