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品青花韵 徐怡倩 5111509093 【摘要】 青花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青花瓷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 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 术吸引力,而其制作材料的使用,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等都极为广泛。它色泽清新, 纹饰优美,在世界工艺制作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青花瓷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材料的角度追溯青花漫长的发展过程。 【概述】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不变的美,一如隔着千 里山水遥遥跳望江南的烟雨,几分舒意,几缕醉意。青花是一种釉下钴蓝彩,是在瓷胎上以 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因为钴料在高温中烧成后呈 现出蓝色,所以称为“青花”。 青花是属于江南的,在平平仄仄的词章里,宛若衣袂轻飘的水乡女子婉婉走来。青花瓷 又叫白地青花瓷器,始于唐、成于元、盛于清,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水墨韵味为世人所厚爱。 从唐代朴拙的式样到明清水墨技法的融合,青花瓷无疑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抹清雅。 【胎体】 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 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 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 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 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景德 镇烧出了体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 70厘米的大瓶。 天然瓷石 【釉层】 景德镇瓷釉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主要成分是石灰石,锻烧后含氧化钙达90%左 右。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 灰石。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 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的 釉层,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对景德镇宋元湖田窑标本测 试发现,元代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从宋代的15%左右减少到8%9%,而钾、钠等含量从宋代的 3%左右增至6%左右。成分的变化使釉的烧成温度提高,也使釉的浓度增高。因烧制的温度不 同,釉面的显色也相应地改变了。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花果大罐”(国产料) “堆塑花果大罐”釉面75倍放大
浅品青花韵 徐怡倩 5111509093 【摘要】 青花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青花瓷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 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 术吸引力,而其制作材料的使用,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等都极为广泛。它色泽清新, 纹饰优美,在世界工艺制作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青花瓷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材料的角度追溯青花漫长的发展过程。 【概述】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不变的美,一如隔着千 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烟雨,几分舒意,几缕醉意。青花是一种釉下钴蓝彩,是在瓷胎上以 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因为钴料在高温中烧成后呈 现出蓝色,所以称为“青花”。 青花是属于江南的,在平平仄仄的词章里,宛若衣袂轻飘的水乡女子婉婉走来。青花瓷 又叫白地青花瓷器,始于唐、成于元、盛于清,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水墨韵味为世人所厚爱。 从唐代朴拙的式样到明清水墨技法的融合,青花瓷无疑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抹清雅。 【胎体】 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 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 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 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 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景德 镇烧出了体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 70厘米的大瓶。 【釉层】 景德镇瓷釉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煅烧后含氧化钙达90%左 右。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 灰石。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 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的 釉层,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对景德镇宋元湖田窑标本测 试发现,元代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从宋代的15%左右减少到8%~9%,而钾、钠等含量从宋代的 3%左右增至6%左右。成分的变化使釉的烧成温度提高,也使釉的浓度增高。因烧制的温度不 同,釉面的显色也相应地改变了。 天然瓷石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花果大罐”(国产料) “堆塑花果大罐”釉面 75 倍放大
“老子出关大罐”釉面75倍放大 元青花“老子出关大罐”(苏麻离青) 仿品青花釉面75倍放大 青花瓷器釉面气泡可以作为瓷器鉴定的一大辅证,对于不同时期部分青花釉面有如下归纳: 一·元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胎质用麻仓土二元配方,胎质白,烧结温度高胎釉结合紧密 2.釉面肥瘦适中,清澈到底,光润釉面发滑,玻璃质感发玻璃光.青花有黑斑四面晕散 3.稀疏大小两种气泡,气泡清澈光圆明亮,釉面没有破败气泡 二.明永宣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胎料淘洗干净,白色细小结晶体组合,胎釉结合紧密坚硬 2.肥腴青白釉,釉面光蕴发滑,青花发色深沉晕散,釉浓处有黑色结晶斑闪金属光泽,釉面 有小黑点 3.大中小气泡 三.清康熙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糯白色胎质,淘洗干净,胎釉结合适中,釉润 2.釉层薄早期青花发灰蓝色,中后期发亮丽的翠毛蓝色,釉面皮紧.青花深浅有层次 3.大中小气泡 四.清末青花瓷釉面气泡特点 1.细白松散胎质,烧结温度低胎釉结合不紧密,有细小开片 2.釉层薄混浊,青花色发飘 3.大中小气泡有破败气泡 五.民国青花洋蓝釉面气炮特点 1.胎质发散有杂质,手感轻发飘,烧结温度低胎釉结合不紧密有开片 2.釉层薄清澈到底,发玻璃光,青花浓艳恶鲜,俗不可耐,青花没有层次发死
青花瓷器釉面气泡可以作为瓷器鉴定的一大辅证,对于不同时期部分青花釉面有如下归纳: 一. 元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胎质用麻仓土二元配方,胎质白,烧结温度高胎釉结合紧密 2.釉面肥瘦适中,清澈到底,光润釉面发滑,玻璃质感发玻璃光.青花有黑斑四面晕散 3.稀疏大小两种气泡,气泡清澈光圆明亮,釉面没有破败气泡 二. 明永宣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 胎料淘洗干净,白色细小结晶体组合,胎釉结合紧密坚硬 2. 肥腴青白釉,釉面光蕴发滑,青花发色深沉晕散,釉浓处有黑色结晶斑闪金属光泽,釉面 有小黑点 3. 大中小气泡 三. 清康熙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 糯白色胎质,淘洗干净,胎釉结合适中,釉润 2. 釉层薄早期青花发灰蓝色,中后期发亮丽的翠毛蓝色,釉面皮紧.青花深浅有层次. 3. 大中小气泡 四. 清末青花瓷釉面气泡特点 1. 细白松散胎质,烧结温度低胎釉结合不紧密,有细小开片 2. 釉层薄混浊,青花色发飘 3. 大中小气泡有破败气泡 五. 民国青花洋蓝釉面气炮特点 1. 胎质发散有杂质,手感轻发飘,烧结温度低胎釉结合不紧密有开片 2. 釉层薄清澈到底,发玻璃光,青花浓艳恶鲜,俗不可耐,青花没有层次发死 元青花“老子出关大罐”(苏麻离青) “老子出关大罐”釉面 75 倍放大 仿品青花釉面 75 倍放大
3.大中小气泡 六.现代瓷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胎糠手掂重 2.釉混,青花板,发死发飘 3.大中小气泡 【青料】 青料的使用对青花瓷有着重要影响,主要的青料有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清,回青, 浙料,珠明料,化学青料等。 (一)苏麻离青,简称“苏料”,主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 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主要是 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 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 斑痕”,俗称“锡光”。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 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 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 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 苏麻离青瓷器 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青料细匀颗粒少见, 则无结晶斑现象,而着色浅淡,则失去浓艳的特征,此实为自然之理。苏麻离青有明显的色 阶,即指色的质地,也是料质本身的显现。苏麻离青无论是呈色深重还是浅淡,其色质总是 具有深浅不一的特征,这可以说是苏麻离青的本质特征。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有如下五种情况: ①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 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 有凹凸不平状。 ②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 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 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③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 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色结晶 斑块或斑点,晕散情况严重,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 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见图1)。 ④呈色靛蓝浓艳,有的不含紫色,有的蓝中微泛紫或紫色较明显:结晶斑少见,且多呈褐色, 不见浓黑色者:浓淡色阶明显,有明显晶莹剔透之感,或呈半乳浊状,但仍显晶莹。这种呈 色,以故宫所藏并于现在展出的永乐狮球款及花心款两件压手杯最具代表性(见图2)。 ⑤色泽淡雅,蓝中泛紫,或呈浅天蓝色,不含紫色:晕散情况较轻或不甚明显:不见结晶斑, 以故宫藏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和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较具代表性(见图3)
3. 大中小气泡 六. 现代瓷青花釉面气泡特点 1. 胎糠手掂重 2. 釉混,青花板,发死发飘 3. 大中小气泡 【青料】 青料的使用对青花瓷有着重要影响,主要的青料有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清,回青, 浙料,珠明料,化学青料等。 (一)苏麻离青,简称“苏料”,主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 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主要是 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 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 斑痕”,俗称“锡光”。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 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 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 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 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青料细匀颗粒少见, 则无结晶斑现象,而着色浅淡,则失去浓艳的特征,此实为自然之理。苏麻离青有明显的色 阶,即指色的质地,也是料质本身的显现。苏麻离青无论是呈色深重还是浅淡,其色质总是 具有深浅不一的特征,这可以说是苏麻离青的本质特征。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有如下五种情况: ①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 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 有凹凸不平状。 ②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 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 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③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 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色结晶 斑块或斑点,晕散情况严重,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 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见图1)。 ④呈色靛蓝浓艳,有的不含紫色,有的蓝中微泛紫或紫色较明显;结晶斑少见,且多呈褐色, 不见浓黑色者;浓淡色阶明显,有明显晶莹剔透之感,或呈半乳浊状,但仍显晶莹。这种呈 色,以故宫所藏并于现在展出的永乐狮球款及花心款两件压手杯最具代表性(见图2)。 ⑤色泽淡雅,蓝中泛紫,或呈浅天蓝色,不含紫色;晕散情况较轻或不甚明显;不见结晶斑, 以故宫藏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和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较具代表性(见图3)。 苏麻离青瓷器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 出。晕散,是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属苏 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 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 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苏麻 离青出现晕散的机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釉层有一定的 关系。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 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 散和结晶斑的原因。晕散和结晶斑,本来就是一种缺陷。 苏麻离青瓷器 另外,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这种青 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 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这也是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 (见图4) 图2.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图1.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图3.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 图3.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图4.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 图4.明永乐青花瓷官窑年款 (二)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是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其中含钴2%。青花 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尽,只能用平等青料,故平等青为明朝成化后期景德镇官窑采 用的青花料。此青料较少或不再出现宣德青花那种黑斑,由于经过精细加工,在适当的温度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 出。晕散,是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属苏 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 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 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苏麻 离青出现晕散的机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釉层有一定的 关系。 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 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 散和结晶斑的原因。晕散和结晶斑,本来就是一种缺陷。 另外,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这种青 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 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这也是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 (见图 4) (二)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是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其中含钴 2%。青花 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尽,只能用平等青料,故平等青为明朝成化后期景德镇官窑采 用的青花料。此青料较少或不再出现宣德青花那种黑斑,由于经过精细加工,在适当的温度 苏麻离青瓷器 图 1.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图 2.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图 3.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 图 3.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图 4.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 图 4.明永乐青花瓷官窑年款
中,能烧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在弘治朝,青料仍以平等青为主,只是由于配料成 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也仍有较浓和较淡的不同色调。 平等青瓷器 (三)石子清,也称无名子,流行于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青花清雅蓝中带灰个别浓艳明丽, 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 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 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 (四)回青,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 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等级的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 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 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 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 回青料 嘉靖回青青花盘
中,能烧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在弘治朝,青料仍以平等青为主,只是由于配料成 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也仍有较浓和较淡的不同色调。 平等青瓷器 (三)石子清,也称无名子,流行于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青花清雅蓝中带灰个别浓艳明丽, 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 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 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 (四)回青,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 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等级的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 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 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 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 嘉靖回青青花盘 回 青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