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五节系统评价方法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如教材25页表1-4所示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系统评价方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概论 一、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如教材25页表1-4所示
业程与吧发 第五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表1-419901999年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数据表 年份 指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总人口(万人)3489351135263640367237013728375137733792 农业人口(万人)53825665548556425754583.559946881904.38949 农业劳力转出 人口(万人) 3.23.2 3.0 8410 10010.912224327.3 实有耕地面积 顷) 883188478900890.8890.9899.59175922492409265 草地面积 (万公顷) 735273527352735.27352735273527352735.27352 森林面积 万公顷 1703175917771793179313801871187718951919 可垦耕地面积 (万公顷) 144.71447144.7144.71440144.0144.0144.0144.61446 (此表为原始数据的一部分)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表1-4 1990—1999年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数据表 年 份 指 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总人口(万人) 3489 3511 3526 3640 3672 3701 3728 3751 3773 3792 农业人口(万人) 538.2 566.5 548.5 564.2 575.4 583.5 599.4 688.1 904.3 894.9 农业劳力转出 人口(万人) 3.2 3.2 3.0 8.4 10.1 10.0 10.9 12.2 24.3 27.3 实有耕地面积 (万公顷) 883.1 884.7 890.0 890.8 890.9 899.5 917.5 922.4 924.0 926.5 草地面积 (万公顷)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735.2 森林面积 (万公顷) 1703 1759 1777 1793 1793 1380 1871 1877 1895 1919 可垦耕地面积 (万公顷) 144.7 144.7 144.7 144.7 144.0 144.0 144.0 144.0 144.6 144.6 第五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此表为原始数据的一部分)
第一章 程写吧发度 第五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二、按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按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表1-4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相关的指标值如表1-5所示。(教材26-27页) 年份 199019911992199319419951996199719981999 人均自然增长率(‰)1110.1101103968790735685636506 环农田水利化程度(%)12212613013114122146174178212 境「节水灌溉比例(%)8.75963745965400 保 45.651.453.5 与森林覆盖率(%) 36837.539.239.639839841.042042442.4 改治理水士流失比例 善 8428514715416016918119.5205 指保护地占耕地比例 标 1.771671.943195765.835.3314 每公顷化肥施用量867947994112.1.8121.125.132.136.1 农机装备水平 千瓦/公顷) 321331.311331.331.361.541.561571.68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二、按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按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表1-4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相关的指标值如表1-5所示。(教材26—27页) 第一章 表1-5 1990—1999年各项评价指标数据 年 份 指 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环 境 保 护 与 改 善 指 标 人均自然增长率(‰) 11.1 10.1 10.1 10.3 9.68 7.90 7.35 6.85 6.36 5.06 农田水利化程度(%) 12.2 12.6 13.0 13.1 11.4 12.2 14.6 17.4 17.8 21.2 节水灌溉比例(%) 8.7 5.9 6.3 7.4 5.9 6.5 40.0 45.6 51.4 53.5 森林覆盖率(%) 36.8 37.5 39.2 39.6 39.8 39.8 41.0 42.0 42.4 42.4 治理水土流失比例 (%) 8.42 8.5 14.7 15.4 16.0 16.9 18.1 19.5 20.5 22.4 保护地占耕地比例 (%) — — 1.77 1.67 1.94 3.19 5.76 5.83 5.13 3.14 每公顷化肥施用量 (公斤/公顷) 86.7 94.7 99.4 112. 11.8 121. 125. 132. 136. 136. 农机装备水平 (千瓦/公顷) 1.32 1.33 1.31 1.33 1.33 1.36 1.54 1.56 1.57 1.68
第一章 业程与吧发 第五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三、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表1-5中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为 求综合评价指数,首先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我们在这里采用100分制,利用相对系数评分法对指标 打分。 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农村劳 力转移率、公顷化肥施用量等四项指标,其指标值越小 越能体现岀发展的可持续性(称极小化指标);其他为 极大化指标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三、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表1-5中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为 求综合评价指数,首先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我们在这里采用100分制,利用相对系数评分法对指标 打分。 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农村劳 力转移率、公顷化肥施用量等四项指标,其指标值越小, 越能体现出发展的可持续性(称极小化指标);其他为 极大化指标。 第一章
第一章 业程与吧发 第五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三、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如前所述: 求极大化指标的相对评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100 i max 求极小化指标的相对评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d2=Ymn×100
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三、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第一章 求极大化指标的相对评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100 max = i i i w w d 求极小化指标的相对评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100 min = i i i c c d 如前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