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 先中回归情结 詩集
余光中诗歌 的 回归情结
学习要点】 余光中的“四度空间” 余光中的回归情结 余光中诗歌创作
【学习要点】 余光中的“四度空间” 余光中的回归情结 余光中诗歌创作
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 日据时期 光复后 )反共八股泛滥和怀乡文学流行时期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 (三)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繁荣时期 (四)8、90年代文学的多元化、后现代和消 费化倾向
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 日据时期 光复后 (一)反共八股泛滥和怀乡文学流行时期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 (三)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繁荣时期 (四)8、90年代文学的多元化、后现代和消 费化倾向
余光中诗歌创作 余光中(1928)祖籍福 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 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 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 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 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 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 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一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等
余光中诗歌创作 余光中(1928—)祖籍福 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 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 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 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 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 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 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等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其变化轨 迹基本上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 土文学论战中,其诗论和作品均显示主张西化、 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80年代后,开始认识到自己民 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 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显示 出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 被台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PO. SDU N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其变化轨 迹基本上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 土文学论战中,其诗论和作品均显示主张 西化、 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80年代后,开始认识到自己民 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 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显示 出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 被台诗坛称为“回头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