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后云慧何妻舞 百丈山记4
朱熹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 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 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 申敕令,無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 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 朱熹(1130.915~120039) 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 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 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 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 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 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1130.9.15~1200.3.9)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 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 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 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 景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 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 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 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 景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气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 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 也。因各别为小诗以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 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纪:通“记”,记录 识:记述 叙次:依次叙述 我和刘允父、平父、吕淑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 大家都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 经过。百丈山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要数石、小胸、山门 石台、西阁、爆布几处景点了。因此每一处别外写了首小诗 来记述这里的景致,献给同游的朋友,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 (游览)却没能成行的人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 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 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 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我和刘允父、平父、吕淑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 大家都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 经过。百丈山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要数石磴、小涧、山门、 石台、西阁、瀑布几处景点了。因此每一处别外写了首小诗 来记述这里的景致,献给同游的朋友,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 (游览)却没能成行的人。 纪:通“记”,记录 识:记述 叙次:依次叙述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绝壑,左差垂崖;叠石为 ,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俯:低头面对盖:大 控:临 1.“石 了个“蹬 磴:石台阶 度:越过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面低头面对着的就是又深又险的山谷, 左边临着崔志的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 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 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面低头面对着的就是又深又险的山谷, 左边临着崔志的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 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控 :临 磴:石台阶 度:越过 俯:低头面对 盖:大概 1. “石” 了个“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