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三峰区(2000-1500cm1)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包括C=O、C=C、C=N、N=0,N一H 1.C=0 1900~1650cm1,峰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较大, 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变化规律: RC→F>R-C→Cl>R→COR>RCOH> RCH>RC-R′> SCR>
3.2.3.第三峰区(2000-1500cm-1)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包括C=O、C=C、C=N、N=O,N-H 1. C=O 1900~1650cm-1,峰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较大。 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变化规律:
酰卤:吸收位于最高波数端,特征,无干扰 酸酐:两个羰基振动偶合产生双峰,波长位移60~80cm1 酯:脂肪酯--~1735cm1 不饱和酸酯或苯甲酸酯一一低波数位移约20cm1 羧酸:~1720cm1 若在第一区约3000cm出现强、宽吸收,可确认羧基 存在
酰卤:吸收位于最高波数端,特征,无干扰。 酸酐:两个羰基振动偶合产生双峰,波长位移60~80 cm-1 。 酯:脂肪酯--~1735 cm-1 不饱和酸酯或苯甲酸酯--低波数位移约20 cm-1 羧酸:~1720 cm-1 若在第一区约3000 cm-1出现强、宽吸收,可确认羧基 存在
醛:在2850~2720cm1范围有m或w吸收,出现1~2条谱 带,结合此峰,可判断醛基存在 酮:唯一的特征吸收带 酰胺:1690~1630cm-1,缔合态约1650cm1 伯酰胺:~1690cm-1(I),1640cm1(Ⅱ) 仲酰胺:~1680cm1(I),1530cm1(Ⅱ), 1260cm1(Ⅲ) 叔酰胺:~1650cm
醛:在2850~2720 cm-1 范围有 m 或 w 吸收,出现1~2条谱 带,结合此峰,可判断醛基存在。 酮:唯一的特征吸收带 酰胺:1690~1630 cm-1 ,缔合态约1650 cm-1 伯酰胺:~1690 cm-1(Ⅰ) ,1640 cm-1(Ⅱ) 仲酰胺:~1680 cm-1(Ⅰ),1530 cm-1(Ⅱ), 1260 cm-1 (Ⅲ) 叔酰胺:~1650 cm-1
2.C=C 1670~1600cm1,强度中等或较低 烯烃:1680~1610cm 芳环骨架振动:(苯环、吡啶环及其它芳环 1650~1450cm1范围 苯:~1600,1580,1500,1450cm 吡啶:~1600,1570,1500,1435cm1 呋喃:~1600,1500,1400cm 喹啉:~1620,1596,1571,1470cm1
2. C=C 1670~1600 cm-1 ,强度中等或较低 烯烃: 1680~1610 cm-1 芳环骨架振动:﹝苯环、吡啶环及其它芳环﹞ 1650~1450 cm-1 范围 苯: ~1600,1580,1500,1450 cm-1 吡啶:~1600,1570,1500,1435 cm-1 呋喃:~1600,1500,1400 cm-1 喹啉:~1620,1596,1571,1470 cm-1
硝基、亚硝基化合物:强吸收 脂肪族:1580~1540cm1,1380~1340cm1 芳香族:1550~1500cm1,1360~1290cm 亚硝基:1600~1500cm1 胺类化合物:一NH2位于1640~1560cm1, 为s或m吸收带
硝基、亚硝基化合物:强吸收 脂肪族:1580~1540 cm-1 ,1380~1340 cm-1 芳香族:1550~1500 cm-1 ,1360~1290 cm-1 亚硝基: 1600~1500 cm-1 胺类化合物:-NH2 位于1640~1560 cm-1 , 为 s 或 m 吸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