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5.《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 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 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 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 漮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 诗艺术的好材料。 6.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 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 胜利到达陕北。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 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 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 一、课文内容梳理 ▪ 5.《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 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 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 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 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 诗艺术的好材料。 ▪ 6.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 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 胜利到达陕北。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 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 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7.《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 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 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 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 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2-1-cnjy 8.《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 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 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 式,广受欢迎
▪ 7.《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 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 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 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 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2-1-c-n-j-y ▪ 8.《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 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 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 式,广受欢迎
黄河颂 1烽f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 或战争。 2气魄po:魄力;气势。3体魄:体格和精方。4巅: 山顶。5.澎peng湃pa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 势浩大,气势雄伟 6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7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8狂澜la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 潮流。(谰斓) 9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10.哺b育:喂养,培养。 11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12发扬滋z长 Zhang
▪ 5.黄河颂 ▪ 1.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 或战争。 ▪ 2.气魄pò:魄力;气势。3.体魄:体格和精力。4.巅: 山顶。 5.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 势浩大,气势雄伟。 ▪ 6.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 7.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 8.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 潮流。(谰 斓) ▪ 9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 10.哺bǔ育:喂养,培养。 ▪ 11.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 12.发扬滋zī长zhǎng
6老山界 惊惶( huang)、苛(ke)捐杂税 打颤han) 骨碌(g) 酣(han)然入梦、蜷(quan 缀(zhⅵ、矗(ch)、 澎湃( pengpai 落(la)得很远了
惊惶( )、 苛( )捐杂税、 打颤( )、 骨碌( ) 酣( )然入梦 、 蜷( )、 缀( )、矗( )、 澎湃( )、 落( )得很远了、 huáng kē zhàn gū lu hān quán péngpài zhuì chù là 6老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