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二中2002-2009学年度九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A卷(100分)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4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 否则往往事半功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 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 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积累报纸资 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遗( )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应改为 (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第句是病句,应改为 分) 2、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孙悟空曾被封为弼马瘟,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 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成了正果。(《西游记》)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 人物是周瑜和诸葛亮。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 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代表作《红楼梦》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 B.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C.里根总统在白宫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 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 D.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 信力”的悲观论调。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伦理
1 静宁二中 2002-2009 学年度九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A 卷(100 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 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4 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 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 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 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积累报纸资 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遗.( )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1 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 ,应改为 。 (1 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中第 句是病句,应改为 。(1 分) 2、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孙悟空曾被封为弼马瘟,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 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成了正果。(《西游记》) B.“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 人物是周瑜和诸葛亮。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 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代表作《红楼梦》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 B.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C.里根总统在白宫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 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 D.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 信力”的悲观论调。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伦理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善辩、深刻、灵秀、明智;B.善辩、明智、深刻、灵秀: C.明智、灵秀、深刻、善辩;D.深刻、灵秀、明智、善辩 5、默写。(共16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每格1分) (1)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文人笔下的“月”各尽其妙:苏轼有无眠后 ”(《水调歌头》) 的豁达;李煜有亡国后 (《相见欢》)的伤痛;杜牧怀 古时有“ (《泊秦淮》)的冷清愁寂 (3)因为只有哪里,我们 ……那里,永恒的中国(《我用 残损的手掌》) (4)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余光中)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 师表》中的两句“ 致 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朝天子·咏 喇叭》) (⑦)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 《沁园春·雪》中所写:“ 、阅读理解(24分) (一)(12分)正在松林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 提着朴刀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 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汉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 客人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 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 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 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 施了茶汤,便也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 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一一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 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 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 “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 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是饶我们一瓢吃。”那汉 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 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望松林里便去
2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善辩、 深刻、灵秀、明智; B. 善辩 、明智、深刻、灵秀; C.明智 、灵秀、深刻、善辩; D. 深刻、 灵秀、明智、善辩; 5、默写。(共 16 分,每个错别字扣 0.5 分,每格 1 分) ⑴故曰,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⑵文人笔下的“月”各尽其妙:苏轼有无眠后“ , ”(《水调歌头》) 的豁达;李煜有亡国后“ , ”(《相见欢》)的伤痛;杜牧怀 古时有“ , ”(《泊秦淮》)的冷清愁寂。 ⑶因为只有哪里,我们 , ……那里,永恒的中国(《我用 残损的手掌》) ⑷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余光中) ⑸《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 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⑹ ,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朝天子·咏 喇叭》) ⑺ 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 《沁园春·雪》中所写:“ , ” 二、阅读理解(24 分) (一)(12 分)正在松林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 提着朴刀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 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汉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 客人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 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 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 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 施了茶汤,便也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 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 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 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 “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 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是饶我们一瓢吃。”那汉 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 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望松林里便去
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 里舀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 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地,也这般罗唣!” 6、这段文字选自长篇_体_小说《 》。原文回目是 晃盖智取生辰纲”。(4分) 7、“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中加点的“也”字是针对什么 而言的?(2分) 8、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众好汉互相配合,共同行动施计下药的过程。(2分) 劝解→·_喝酒→_争执 夺瓢 9、这段文字是写施计的场面,主要通过描写和描写来推动情节 的发展。(2分) 10、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名叫,其中挑酒的汉子是 抢酒的人 叫赤发鬼(姓名),下药的便是 (绰号)吴用。(2分) (二)(12分)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写出本段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苟富贵()尝与人佣耕()无相忘()若为佣耕() 13.翻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分) 14.文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2分) 5.“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表现了陈涉 精神。(2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和”是一种境界,也间 种追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和”字有以下几个主要词条: ①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②和洽:和睦融洽 ③和解:停止争执,归于和好 请选择其中一个词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也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书写分5分。字数不够者在25分以下。表达 不清,中心不明,书写不工整者,应在30分以下)
3 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 里舀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 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地,也这般罗唣!” 6、这段文字选自长篇 体 小说《 》。原文回目是: “ ,晃盖智取生辰纲”。(4 分) 7、“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中加点的“也”字是针对什么 而言的?(2 分) 8、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众好汉互相配合,共同行动施计下药的过程。(2 分) 劝解 喝酒 争执 夺瓢 9、这段文字是写施计的场面,主要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推动情节 的发展。(2 分) 10、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名叫 ,其中挑酒的汉子是 ,抢酒的人 叫赤发鬼 (姓名),下药的便是 (绰号)吴用。(2 分) (二)(12 分)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写出本段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句子。(2 分) 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苟.富贵( )尝.与人佣耕( )无.相忘( )若.为佣耕( ) 13.翻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 分) 14.文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2 分) 15.“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表现了陈涉 精神。(2 分) 三、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和”是一种境界,也间 一种追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和”字有以下几个主要词条: ①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②和洽:和睦融洽。 ③和解:停止争执,归于和好。 请选择其中一个词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也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书写分 5 分。字数不够者在 25 分以下。表达 不清,中心不明,书写不工整者,应在 30 分以下)
B卷(50分) 、综合性学习(14分) 16.请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语文课和文学的兴趣问题对全年级408名同学进行 了调查。在活动中,王芳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 兴趣 感兴趣 般 不感兴趣 程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对象 付文学 296 72.55 21.57 24 5.88 对语文课 15.69156 38.24 18847.08 A、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分) B、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分) 17.仿照示例,以灾区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2分) 示例:妈妈 妈妈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击碎钢筋水泥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和“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 和“离骚” B.“四书”指《庄子》《墨子》《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 《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六艺”是指我国古代封建学校所 教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C.以明清时代作为典范,封建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 殿试。范进进学回家,此时还是童生的身份。 D.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史记》评价很高,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肯定了他的史学、文学双重价值。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获取信息。(3分)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 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 “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 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4 B 卷(5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4 分) 16.请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语文课和文学的兴趣问题对全年级 408 名同学进行 了调查。在活动中,王芳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 兴趣 程度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对文学 296 72.55 88 21.57 24 5.88 对语文课 64 15.69 156 38.24 188 47.08 A、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 分) 答: B、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 分) 答: 17.仿照示例,以灾区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2 分) 示例:妈妈 妈妈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击碎钢筋水泥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和“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 和“离骚”。 B.“四书”指《庄子》《墨子》《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 《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六艺”是指我国古代封建学校所 教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C.以明清时代作为典范,封建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 殿试。范进进学回家,此时还是童生的身份。 D.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史记》评价很高,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肯定了他的史学、文学双重价值。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获取信息。(3 分)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 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 “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 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上面这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 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1) (2) (3) 20.“‘码’到成功,无‘网’不胜。”这是一家电脑公司打出的广告。请 你赏析这则广告辞。(温馨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宣传内容方面入手,字 数不超过50字)(3分 阅读提升(28分 (一)细节决定成败(15分) ①细节决定成败。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可静下心来 往深处一想,这句话还真有点发人深省。 ②査《辞海》,有关“细节”的注释为:“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 的行为。”窃以为,前半句注释尚可理解,后半句则大谬矣! ③比如,随地吐痰,在许多人眼中根本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行为” 可是,就是有一家药厂的厂长,因为在陪同拜尔公司的代表参观制药车间 的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就使一大笔外资引进泡了汤,也使这场耗时 数年原本胜券在握的谈判功亏一篑。厂长颇觉冤枉,认为不就是吐了一口 痰么,有那么要紧吗?拜尔公司的代表说得好:制药车间的卫生要求是非 常严格的,作为一厂之主的厂长都能随地吐痰,那么这里的员工素质可想 而知。与这样的药厂合作,怎么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④在我国,此类因忽视细节而吃大亏的企业屡见报端。浙江一家专 营出口冻虾仁的企业,一些员工因剥虾仁手痒难受,就用氯霉素消毒水止 痒,结果氯霉素渗入了冻虾仁。欧洲检验部门硬是从1000吨的冻虾仁中 查出了0.2克氯霉素,引起欧洲一些商家退货和索赔。这家企业险些遭受 “滑铁卢”而一蹶不振。由此可见,细节,看似“琐细”、“无关紧要”, 其实在市场竞争中它倒常常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 ⑤“细节”,对于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来说,更是重要。诸 葛亮在街亭守将这一细节上,一个疏忽,不仅伐魏之役前功尽弃,自己还 差点当了司马懿的俘虏。同样,1950年,美国若在出兵入侵朝鲜前,对 兰德公司的“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的研究结论中的细节 略表尊重的话,那么它将会避免一场“错误的战争”和“惨重的失败” ⑥这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都告诉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不能轻视 细节,否则失败将如影相随。然而,我们不少干部至今依然还是“生活不 拘小节,工作不讲细节,说话大话连篇,做事大而化之”。如此当干部、 做领导哪有不跌跤的! ⑦在我国,在细节上,做得最好的莫过于周恩来。他经常要求身边
5 上面这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 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1) (2) (3) 20.“‘码’到成功,无‘网’不胜。”这是一家电脑公司打出的广告。请 你赏析这则广告辞。(温馨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宣传内容方面入手,字 数不超过 50 字)(3 分) 二、阅读提升 (28 分) (一)细节决定成败(15 分) ①细节决定成败。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可静下心来 往深处一想,这句话还真有点发人深省。 ②查《辞海》,有关“细节”的注释为:“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 的行为。”窃以为,前半句注释尚可理解,后半句则大谬矣! ③比如,随地吐痰,在许多人眼中根本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行为”。 可是,就是有一家药厂的厂长,因为在陪同拜尔公司的代表参观制药车间 的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就使一大笔外资引进泡了汤,也使这场耗时 数年原本胜券在握的谈判功亏一篑。厂长颇觉冤枉,认为不就是吐了一口 痰么,有那么要紧吗?拜尔公司的代表说得好:制药车间的卫生要求是非 常严格的,作为一厂之主的厂长都能随地吐痰,那么这里的员工素质可想 而知。与这样的药厂合作,怎么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④在我国,此类因忽视细节而吃大亏的企业屡见报端。浙江一家专 营出口冻虾仁的企业,一些员工因剥虾仁手痒难受,就用氯霉素消毒水止 痒,结果氯霉素渗入了冻虾仁。欧洲检验部门硬是从 1000 吨的冻虾仁中 查出了 0.2 克氯霉素,引起欧洲一些商家退货和索赔。这家企业险些遭受 “滑铁卢”而一蹶不振。由此可见,细节,看似“琐细”、“无关紧要”, 其实在市场竞争中它倒常常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 ⑤“细节”,对于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来说,更是重要。诸 葛亮在街亭守将这一细节上,一个疏忽,不仅伐魏之役前功尽弃,自己还 差点当了司马懿的俘虏。同样,1950 年,美国若在出兵入侵朝鲜前,对 兰德公司的“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的研究结论中的细节 略表尊重的话,那么它将会避免一场“错误的战争”和“惨重的失败”。 ⑥这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都告诉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不能轻视 细节,否则失败将如影相随。然而,我们不少干部至今依然还是“生活不 拘小节,工作不讲细节,说话大话连篇,做事大而化之”。如此当干部、 做领导哪有不跌跤的! ⑦在我国,在细节上,做得最好的莫过于周恩来。他经常要求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