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 第一组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 第二组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诗海拾贝 诗经·薇(节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1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 少年闰土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天上的街市 白桦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第七组 21老人与海鸥 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金色的脚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 28*我的舞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鹿和狼的故事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天上的街市 白桦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第七组 21 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 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伯牙绝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鹿和狼的故事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 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 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 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 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 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 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 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 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 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 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 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 3 自 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 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 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 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 4 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 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 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 “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 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陈洁敏) 2《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 5 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 6 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 7 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 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 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 “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 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陈洁敏) 2《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i)啭( zhua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 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 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 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 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 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 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 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 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 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 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沈荣华)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 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 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 沙啦啦,沙啦啦── b 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 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 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 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 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 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 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 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 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 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沈荣华)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