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长度为32位,采用xxxx的格式来表示,每个x 为8位。例如,202.113.29.119,每个x的值为0~255 这种格式的地址被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IP地址可以分为五类。IP地址 中前5位用于标识P地址的类别,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 “0”,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C类地址的前三位 为“110”,D类地址的前四位为“1110”,E类地址的前 五位为“11110其中,A类、B类与C类地址为基本 的P地址 罗少彬编著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11 罗少彬 编著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长度为32位,采用x.x.x.x的格式来表示,每个x 为8位。例如,202.113.29.119,每个x的值为0~255。 这种格式的地址被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IP地址可以分为五类。IP地址 中前5位用于标识IP地址的类别,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 “0”,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C类地址的前三位 为“110”,D类地址的前四位为“1110”,E类地址的前 五位为“11110”。其中,A类、B类与C类地址为基本 的IP地址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IP地址的分类 主机地址范围 A类地址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24位) 1.0.0. (7位) 127.255.2 B类地址10 网络地址(14位) 主机地址(16位) 128.0.0.0到 191.255.255.255 c类地址 网络地址(21位) 机地址 2.0.0.0到 (8位) 223.255.255.255 D类地址110 24 多目的广播地址(28位) 239.255 25 E类地址 11110 保留用于实验和将来使用 240.0.0.0到 247.255.255.255 罗少彬编著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12 罗少彬 编著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 1 8 16 24 32 B类地址 C类地址 D类地址 E类地址 主机地址范围 1.0.0.0到 127.255.255.255 128.0.0.0到 191.255.255.255 192.0.0.0到 223.255.255.255 224.0.0.0到 239.255.255.255 240.0.0.0到 247.255.255.255 0 网络地址 (7位) 主机地址(24位) 10 网络地址(14位) 主机地址(16位) 110 网络地址(21位) 主机地址 (8位) 1110 多目的广播地址(28位) 11110 保留用于实验和将来使用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P数据包的传输 数据 From:168.113.2.144 Mail To:155.233.25.76 IP数据包 罗少彬编著 13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13 罗少彬 编著 IP数据包的传输 Mail From: 168.113.2.144 To: 155.233.25.76 IP数据包 数据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8,2.3域名机制 ←如果WwW服务器地址地址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 如为202.113.19122,那么用户很难记住 如果告诉用户www服务器地址用字符表示为 www.nankai.edu.cn,每个字符都有一定的意义,并且 书写有一定的规律,这样地址用户就容易理解,又容 易记忆,因此提出了域名的概念 ← Internet的域名结构是由TCP/P协议集的域名系统 (DNS)定义的 ←域名系统也与IP地址的结构一样,采用的是典型的层 次结构 罗少彬编著 14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14 罗少彬 编著 8.2.3 域名机制 如果WWW服务器地址 IP地址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 如为202.113.19.122,那么用户很难记住; 如果告诉用户WWW服务器地址用字符表示为 www.nankai.edu.cn,每个字符都有一定的意义,并且 书写有一定的规律,这样地址用户就容易理解,又容 易记忆,因此提出了域名的概念; Internet的域名结构是由TCP/IP协议集的域名系统 (DNS)定义的; 域名系统也与IP地址的结构一样,采用的是典型的层 次结构;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域名系统将整个 Internet划分为多个顶级域,并为每个 顶级域视定了通用的顶级域名; ←网络信息中心(NIC)将顶级域的管理权授予指定的 管理机构; 各个管理机构再为它们所管理的域分配二级域名,并 将二级域名的管理权授予其下属的管理机构; 这样就形成了层次结构的域名体系 罗少彬编著
江西蓝天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15 罗少彬 编著 域名系统将整个Internet划分为多个顶级域,并为每个 顶级域规定了通用的顶级域名; 网络信息中心(NIC)将顶级域的管理权授予指定的 管理机构; 各个管理机构再为它们所管理的域分配二级域名,并 将二级域名的管理权授予其下属的管理机构; 这样就形成了层次结构的域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