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发射 电子由基态单重态激发至第一激发三重 的几率很小,因为这是禁阻跃迁。但是, 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有可能 以系间窜跃方式转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 过振动驰豫,转至其最低振动能级,由此激 发态跃回至基态时,便发射磷光,这个跃迁 过程(T1→S)也是自旋禁阻的,其发光速 率较慢,约为10-4-10s。因此,这种跃迁所发 射的光,在光照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11 磷光发射 电子由基态单重态激发至第一激发三重 态的几率很小,因为这是禁阻跃迁。但是, 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有可能 以系间窜跃方式转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 过振动驰豫,转至其最低振动能级,由此激 发态跃回至基态时,便发射磷光,这个跃迁 过程(T1→S0)也是自旋禁阻的,其发光速 率较慢,约为10-4 -10s。因此,这种跃迁所发 射的光,在光照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外转移 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 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 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这一现象称为 “熄灭”或“猝灭
12 外转移 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 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 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这一现象称为 “熄灭”或“猝灭”。 荧光与磷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激发光谱曲线和荧光、 磷光光谱曲线 绘制激发光谱曲线时, 固定测量波长为荧光(或磷 倒 光)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改到2F P 变激发波长,根据所测得的 荧光(磷光)强度与激发光 波长的关系,即可绘制激发 光谱曲线 如果固定激发光波长 30(卜 为其最大激发波长,然后 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 的荧光或磷光强度,即可 绘制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
13 (二)激发光谱曲线和荧光、 磷光光谱曲线 绘制激发光谱曲线时, 固定测量波长为荧光(或磷 光)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改 变激发波长,根据所测得的 荧光(磷光)强度与激发光 波长的关系,即可绘制 激发 光谱曲线。 如果 固定激发光波长 为其最大激发波长,然后 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 的荧光或磷光强度,即可 绘制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 激发光谱曲线 与其吸收曲线 有何区别和联 系?
荧光发射光谱的普遍特性 (1) Stokes位移 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相对于吸收 位移到较长的波长,称为 Stokes位移。这是 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转动能, 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的碰撞, 也会有能量的损失。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 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14 荧光发射光谱的普遍特性: (1)Stokes位移 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相对于吸收 位移到较长的波长,称为Stokes位移。这是 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转动能, 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的碰撞, 也会有能量的损失。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 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2)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因为分子吸收了不同能量的光子可以由 基态激发到几个不同的电子激发态,而具有 几个吸收带。由于较高激发态通过内转换及 转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几率较高, 远大于由高能激发态直接发射光子的速度, 故在荧光发射时,不论用哪一个波长的光辐 射激发,电子都丛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 动能层返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所以荧 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 15
15 (2)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因为分子吸收了不同能量的光子可以由 基态激发到几个不同的电子激发态,而具有 几个吸收带。由于较高激发态通过内转换及 转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几率较高, 远大于由高能激发态直接发射光子的速度, 故在荧光发射时,不论用哪一个波长的光辐 射激发,电子都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 动能层返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所以荧 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