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三種特定的條件下, 賓語可以/應該/必須放在動 詞的前面 甲、疑問代詞作賓語: 〈1)吾誰欺?欺天乎? (論語·子罕)
1.1. 在三種特定的條件下, 賓語可以/應該/必須放在動 詞的前面: 甲、疑問代詞作賓語: 〈1〉吾誰欺?欺天乎? (論語·子罕)
〈2〉項王曰:“沛公安 在?”(鴻門宴) 〈3)良問:“大王來何 操?”(鴻門宴) 〈4)〉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司馬遷《報任安書》)
〈2〉項王曰:“沛公安 在?”(鴻門宴) 〈3〉良問:“大王來何 操?”(鴻門宴) 〈4〉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司馬遷《報任安書》)
乙、否定句中,如果賓語 是代詞,那麽代詞賓語應 該放到動詞的前面。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詩經·碩鼠) 〈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論語·陽貨)
乙、否定句中,如果賓語 是代詞,那麽代詞賓語應 該放到動詞的前面。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詩經·碩鼠) 〈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論語·陽貨 )
丙、賓語用代詞復指構成 的賓語前置。 〈1〉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 是繼。(齊桓公伐楚) 〈2〉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 與求之問。(論語·先進)
丙、賓語用代詞復指構成 的賓語前置。 〈1〉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 是繼。(齊桓公伐楚) 〈2〉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 與求之問。(論語·先進 )
王祭不共,無以缩酒,寡人 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 人是問。(齊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 漢水以爲池。(齊桓公伐楚)
王祭不共,無以缩酒,寡人 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 人是問。(齊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 漢水以爲池。(齊桓公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