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磁和强相互作用情形,孤立体系的宇称不会从侣性变 为奇性或从奇性变为偶性。一一宇称守恒。 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 提出,1957年吴键雄用β衰变的实验加以证实,是近代物理 学史中的一个重大突破。1957年,李、杨获诺奖。 6.原子核的结合能 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 mn+m。=1.008665u+1.007277u=2.015942m 氘核质量:m,=2.013552u 1+1≠2! 质量亏损:核子质量与组成的原子核质量的差值。 △m=Zmn+(A-Z)mn-m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亏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 放出。 -原子核的结合能。 AE =[Zm +(A-Z)m-m]C2
以原子质量来计算结合能(忽略电子结合能): AE =[Zm+(A-Z)m -m]C2 =[ZmH原于+(A-Z)m,-m厦于]C2 例:已知!Be的原子质量是9.0121858u,计算该核素的结合能 △E=[Zm原子+(A-Z)m,-m原子]C2 =[1.0078252×4+5×1.0086654-9.0121858]uC =58.163Mev 1uC2=931.5MeV 每个核子的平均(比)结合能:58.163/9=6.463Mev ☆核子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中等质量核(A=40-120)的结合能约为8.6MeV,原子核稳定 ☆质量数小于30的核结合能有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在A等于4的倍数。 女质量数30以上的核,平均结合能变化不大,显示了核力的饱和性
§2.2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1896年:贝克勒耳,铀的放射性现象; 1898年:居里夫妇,Po,Ra;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人工放射性」 放射性衰变、电子、X射线是十九世纪末的三大重要发现,揭开了近 代物理的序幕。 一,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蜕变,变为另一种状态或另一原子核, 同时放出一些射线,这种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主要模式: o哀变 瓷南调量 猿变 y衰变 煎射源 工剂射线在备直干提明方商的带场中茶生不网的胸的
二.C衰变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o粒子(H),而转变成 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方程表示为: X→22Y+He 28Ra→2GRn+e 衰变过程中,母核要从内能中给出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子核和α粒子动能, 这一能量称衰变能(卫).(注意: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考虑,衰变能形式上 是衰变产物动能之和,本质上来源于衰变前后质量变化) Ea=(m每-m子-me)C2 D(M母-M子-M)C2原子质量表示 母核原子的质量要大于子核原子和氦原子质量之和,才可能发 生0衰变.一般发生于重原子核
实验上,衰变能也可由测出的粒子的动能算出。 mv=m v2 A4 ☆0粒子能谱 大部分原子核放射的粒子的能量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几组不同的分立 值,构成分立的0粒子能谱。 6201 放射性现象的研 0.66 究是获悉原子核 内部状况的重要 途径之一 0040 2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