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惊恐障碍与其他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物质滥用等的共病率较 高,其中遗传与非遗传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因此病 理机制不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提示惊恐障碍与性 别相关的遗传因素有关。在女性中,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4.8%,是男性的2-3倍。起病年龄呈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 出现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第二个高峰出现于45-54岁。 神经生物学因素 1.c0,超敏学说 2.Y-氨基丁酸(Y-GABA)系统 3.NE与5-HT系统 4.神经影像学研究 心理社会相关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惊恐障碍与其他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物质滥用等的共病率较 高,其中遗传与非遗传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因此病 理机制不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提示惊恐障碍与性 别相关的遗传因素有关。在女性中,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4.8%,是男性的2-3倍。起病年龄呈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 出现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第二个高峰出现于45-54岁。 1.CO2超敏学说 2.γ-氨基丁酸(γ-GABA)系统 3.NE与5-HT系统 4.神经影像学研究 遗传因素 神经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相关因素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 01 03 惊恐发作 预期焦虑 回避行为 突然感到突如其来 发作后的间歇 60%的患者对再次发 的紧张、害怕、恐 期仍有心有余 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 惧甚至出现惊恐, 悸,担心再发 关注,害怕发作产生 伴有濒死感、失控 不幸后果,并出现与 感等;常有严重的 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 症状:如出汗 所 胸闷、呼吸困难等
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 突然感到突如其来 的紧张、害怕、恐 惧甚至出现惊恐, 伴有濒死感、失控 感等;常有严重的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症状:如出汗 胸闷、呼吸困难等 01 预期焦虑 发作后的间歇 期仍有心有余 悸,担心再发 02 回避行为 60%的患者对再次发 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 关注,害怕发作产生 不幸后果,并出现与 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 所 03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伴有自主神经相关症 状。 2.在大约1个月内存在数次严重焦虑(惊恐)反复发作, 且(1)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 (2)发作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 (3)发作间期基本没有焦虑症状。 3.排除其他临床问题导致的惊恐发作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伴有自主神经相关症 状。 2.在大约1个月内存在数次严重焦虑(惊恐)反复发作, 且(1)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 (2)发作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 (3)发作间期基本没有焦虑症状。 3.排除其他临床问题导致的惊恐发作
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排除心血管 疾病 2.鉴别躯体疾病导致的惊恐发作 3.药物使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及戒断 4.其他精神障碍
鉴别诊断: 1.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排除心血管 疾病 2.鉴别躯体疾病导致的惊恐发作 3.药物使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及戒断 4.其他精神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