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是普遍的结论:宏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例:m=0.01kgv=300m/s的子弹 元=h-h=663×1034 =2.21×1034m P mu 0.01×300 m大元→0 h太小了使得宏观物 体的波长小得难以测 或说h→0 量宏观物体只表现出 量子物理过渡到 粒子性 经典物理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9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wave nature of electrons L.de Broglie (1892-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7 for their 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the C.Davisson G.P.Thomson diffraction of electrons by crystals (1881-1958)(1892-1975)
二、测不准关系 电子的单缝衍射(1961年, 约恩逊成功的做出)
电子以速度心沿着y轴射向A屏,其波长为元=么,经过狭缝时发生 衍射,到达C屏。第一级暗纹的位置: dsin0=元 x方向上,粒子坐标的不确定度为 2 粒子动量的不确定度为 △px=psin0 sin0=APx 又 sin0=2-元 D d2△x p2△x 2△xpx=p=h△x·△p=h/2 考虑更高衍射级次 Ax·△p≥h/2
狭缝对电子束起了两种作用:一是将它的坐标限制在缝宽d 的范围内,一是使电子在坐标方向上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这两 种作用是相伴出现的,不可能既限制了电子的坐标,又能避免 动量发生变化。 如果缝愈窄,即坐标愈确定,则在坐标方向上的动量就愈不确定。 因此,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的值。 △x→0 (△x·△p≥h/2)px→∞ 海森堡(Heisenberg)在1927年从理论上得到: AP.Ar≥3 1A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