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 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 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 主要作家。“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 围来阅读。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2)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 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 位应充分肯定。一是要了解其散文观。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 情性的“言志”小品文。二要了解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即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 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应精读 其《喝荼》、《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作品,留意自己原初的阅读感觉,注重其耐人咀嚼 的那种“涩味”与“简单味”,并分析产生其“味”的因素(如文体、语言、节奏、趣味,等 等)。当然,也需看到周作人散文有所谓“中年心态”的落寞与颓唐一面。应了解周作人于 抗争的小品之外,又分出闲适的一脉散文来,在文学史上有其一定影响。如俞平伯、冯文炳 废名),都是这一派散文家。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3)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也应作为评析的重点。要了解“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 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对其如何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 明丽的文学语言,应多加细析。朱自清的散文多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同学们较熟悉。学习中 应着重从文学(散文)史的角度,考察其如何在20年代就被看做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 范。对其散文中常见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气质,以及有时难免着意为文的缺失,也应有所讨论。 此外,对“用赤子之心”写作的丰子恺,受英国随笔影响甚大的梁遇春,以及报告文学的先 行者瞿秋白,都应有大致的了解。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4)郁达夫散文带有“自叙传”特点。读他的散文,应侧重领略其才情及其坦率自然的 写法,不但在传统散文中少见,在新文学中也很独特。可以重温第三章有关郁达夫小说的评 述,这会加深对郁达夫自剖式散文的理解,因为其小说与散文界限不明显,而基色却是相同 的 11
11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1918 年 4 月《新青年》第 4 卷 4 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 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 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 主要作家。“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 围来阅读。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2)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 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 位应充分肯定。一是要了解其散文观。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 情性的“言志”小品文。二要了解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即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 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应精读 其《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作品,留意自己原初的阅读感觉,注重其耐人咀嚼 的那种“涩味”与“简单味”,并分析产生其“味”的因素(如文体、语言、节奏、趣味,等 等)。当然,也需看到周作人散文有所谓“中年心态”的落寞与颓唐一面。应了解周作人于 抗争的小品之外,又分出闲适的一脉散文来,在文学史上有其一定影响。如俞平伯、冯文炳 (废名),都是这一派散文家。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3)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也应作为评析的重点。要了解“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 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对其如何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 明丽的文学语言,应多加细析。朱自清的散文多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同学们较熟悉。学习中 应着重从文学(散文)史的角度,考察其如何在 20 年代就被看做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 范。对其散文中常见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气质,以及有时难免着意为文的缺失,也应有所讨论。 此外,对“用赤子之心”写作的丰子恺,受英国随笔影响甚大的梁遇春,以及报告文学的先 行者瞿秋白,都应有大致的了解。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4)郁达夫散文带有“自叙传”特点。读他的散文,应侧重领略其才情及其坦率自然的 写法,不但在传统散文中少见,在新文学中也很独特。可以重温第三章有关郁达夫小说的评 述,这会加深对郁达夫自剖式散文的理解,因为其小说与散文界限不明显,而基色却是相同 的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5)由“语丝”派所生成的“语丝”体散文,其特色主要是作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且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应看重其文体创造方面的贡献及后来的分化与影响。而“现代评 论”派散文在思想取向上不像“语丝”派那样具有批判性,文体方面的影响也不及前者。对 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自由而华丽的散文,以及陈西滢的“闲话”式幽默散文,亦应有知 识性的了解。 [知识点] 《新青年》随感录、美文、言志派散文、废名气、冰心体、《缘缘堂随笔》英国 Essay 的影响、《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语丝文体、现代评论派、《西滢闲话》。 第七章戏剧(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本节追溯中国话剧艺术的源头,作为知识性的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话剧是舶来品; 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是春柳社;最初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 曲的新的戏剧形式是“文明新戏”1910年底建立的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是任天知等人 发起的“进化团”,以配合宣传辛亥革命为职志,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1914年以后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特色的“文明新戏”演出风气,但不久终 因艺术上的粗糙而失去了观众。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本节主要介绍“五四”前后如何催生话剧,应理解小标题所标示的“战略选择”的含义, 并抓住有关新旧剧论争的几个要点,即:《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对传统旧戏发动猛烈 的攻击,并希望建设“西洋式的新剧”:以《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发端,形成译介 外国戏剧理论与作品的热潮;以及另一派以《晨报》副刊的《剧刊》为中心,提倡“国剧运 动”,通过整理传统旧剧去建立新剧。对“旧剧评议”的偏激和“国剧运动”的保守,应放 到历史的与学理的两个层面去评析,不宜简单褒贬 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这一节介绍话剧艺术由早期的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的阶段,标志是1921年民众戏 剧社与上海戏剧协社的成立。两个团体都倾向于“写实的社会剧”和面向民众的戏剧艺术, 并产生了自己的剧作家。30年代初,还出现“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提倡。这主要
12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5)由“语丝”派所生成的“语丝”体散文,其特色主要是作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且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应看重其文体创造方面的贡献及后来的分化与影响。而“现代评 论”派散文在思想取向上不像“语丝”派那样具有批判性,文体方面的影响也不及前者。对 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自由而华丽的散文,以及陈西滢的“闲话”式幽默散文,亦应有知 识性的了解。 [知识点] 《新青年》随感录、美文、言志派散文、废名气、冰心体、《缘缘堂随笔》、英国 Essay 的影响、《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语丝文体、现代评论派、《西滢闲话》。 第七章 戏剧(一)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本节追溯中国话剧艺术的源头,作为知识性的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话剧是舶来品; 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是春柳社;最初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 曲的新的戏剧形式是“文明新戏”;1910 年底建立的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是任天知等人 发起的“进化团”,以配合宣传辛亥革命为职志,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1914 年以后,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特色的“文明新戏”演出风气,但不久终 因艺术上的粗糙而失去了观众。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本节主要介绍“五四”前后如何催生话剧,应理解小标题所标示的“战略选择”的含义, 并抓住有关新旧剧论争的几个要点,即:《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对传统旧戏发动猛烈 的攻击,并希望建设“西洋式的新剧”;以《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发端,形成译介 外国戏剧理论与作品的热潮;以及另一派以《晨报》副刊的《剧刊》为中心,提倡“国剧运 动”,通过整理传统旧剧去建立新剧。对“旧剧评议”的偏激和“国剧运动”的保守,应放 到历史的与学理的两个层面去评析,不宜简单褒贬。 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这一节介绍话剧艺术由早期的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的阶段,标志是 1921 年民众戏 剧社与上海戏剧协社的成立。两个团体都倾向于“写实的社会剧”和面向民众的戏剧艺术, 并产生了自己的剧作家。30 年代初,还出现“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提倡。这主要
是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而形成的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而这些演剧活 动在艺术实践上又多采取“小剧场”形式,使话剧走向正规化与专门化。对“爱美剧”与“小 剧场运动”应有知识性的了解 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这一节是本章重点。首先应从话剧文学角度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最初成果。其次,掌 握田汉早期剧作所具有的唯美主义与社会批判的两类主题,及其“诗人写剧”的浪漫主义特 征。而重点可放在对丁西林独幕话剧艺术的评析上。分析丁西林话剧应注意理解几点:一是 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二是其独幕剧的戏剧冲突基本模式。 三是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可以结合对《一只马蜂》、《压迫》或《酒后》等作品的细致评 论来理解上述概括。 [知识点] 春柳社、文明戏、天知派新剧、旧剧评议、国剧运动、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爱 美剧、小剧场运动、第四堵墙、胡适《终身大事》、洪深《赵阎王》、南国社 第八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应大致了解第二个十年,即通常所说的30年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一是文学思潮 的空前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三是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 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此外,对本时期多种文 学思潮的兴发竞存情况,也要有知识性的了解。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2)首先应了解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革命文学”基本主张,其所受苏联“拉 普”等外来思潮的影响,其对鲁迅等“五四”资深作家的批评,以及鲁迅等人对“革命文学” 倡导者“左”的思潮的反批评。应了解双方主要的观点,并结合历史状况做出评判。其次 应了解“左联”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左”倾机械论影响下的缺失。贡献方面包括译介马克思 主义文艺批评,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探讨创作方法,等等。对“左联”存在的缺失,一般 归纳为思想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与关门主义,应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评
13 是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而形成的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而这些演剧活 动在艺术实践上又多采取“小剧场”形式,使话剧走向正规化与专门化。对“爱美剧”与“小 剧场运动”应有知识性的了解。 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这一节是本章重点。首先应从话剧文学角度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最初成果。其次,掌 握田汉早期剧作所具有的唯美主义与社会批判的两类主题,及其“诗人写剧”的浪漫主义特 征。而重点可放在对丁西林独幕话剧艺术的评析上。分析丁西林话剧应注意理解几点:一是 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二是其独幕剧的戏剧冲突基本模式。 三是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可以结合对《一只马蜂》、《压迫》或《酒后》等作品的细致评 论来理解上述概括。 [知识点] 春柳社、文明戏、天知派新剧、旧剧评议、国剧运动、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爱 美剧、小剧场运动、第四堵墙、胡适《终身大事》、洪深《赵阎王》、南国社。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30 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应大致了解第二个十年,即通常所说的 30 年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一是文学思潮 的空前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三是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 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此外,对本时期多种文 学思潮的兴发竞存情况,也要有知识性的了解。 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2)首先应了解 1928 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革命文学”基本主张,其所受苏联“拉 普”等外来思潮的影响,其对鲁迅等“五四”资深作家的批评,以及鲁迅等人对“革命文学” 倡导者“左”的思潮的反批评。应了解双方主要的观点,并结合历史状况做出评判。其次, 应了解“左联”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左”倾机械论影响下的缺失。贡献方面包括译介马克思 主义文艺批评,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探讨创作方法,等等。对“左联”存在的缺失,一般 归纳为思想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与关门主义,应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