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800-73 共18页第11页 续表4 基本偏差 P至ZC ZA ZB Z 基本尺寸 I00 1726 7132334 公差等级 6至18 =280-400 00904 10-28-470=6801051 720-1050 8201-1
共18页第12页 GB1800-79 36,公差带代号 孔、轴公差带代号用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 例如:H8、F8、K7、P7等为孔的公差带代号; p6等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表示方法可用以下示例之 孔:p50H8,φ50+8°3°,∮50H8(+·03°) φ50f7,小50-8:836,50f7(:38) 7.基准制 本标准规定有基孔制和基轴制。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基孔制。如有特殊需要,允许将任一孔、 轴公差带组成配合。 38.配合代号: 孔、轴公差带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分母为轴的。 例如:H8/f7或 表示方法可用以下示例之一 50H8/或40 10H7/n6或10 39.配合分类 本标准的配合有三类,即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属于那一类配合取决于孔、轴公差带的 相互关系。 基孔制(基轴制 a到h(A到H)用于间隙配合y j到zc(到ZC)用于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注:以基孔制为例,轴的基本偏差(此时为下偏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孔的标准公差时,为过盈配合,反之,则为 过渡配合。如30H7/p6、30H6/n5均为过盈配合;30H8/p7、30H7/n6则为过渡配合 40,公差带及配合的选用原则: 孔、轴公差带及配合,首先采用优先公差带及优先配合;其次采用常用公差带及常用配合,再次采 用一般用途公差带。 必要时,可按本标准所规定的标准公差(表2)与基本偏差(表3、4)组成孔、轴公差带及配合。 41,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 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对于 轴,则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 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实际尺寸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 寸;对于轴,则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在孔的极限尺寸中,例如420*9°21,形状误差可能的极端情况见图9。在轴的极限尺寸中,例如 20-8.0:8,形状误差可能的极端情况见图10 42.温度条件: 本标准规定的数值均以标准温度(20℃)时的数值为准
GB1800-79 共18页第13页 绕 图9在孔的极限尺寸中,形状误差可能的极端情况 图10在轴的极限尺寸中,形状误差可能的极端情况
共18页笫14页 GB1800-79 本附录是为了理解和使用本标准而提供的。 1.基本尺寸分段的计算值 在计算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时,公式中的D用每一尺寸分段中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但在 小于或等于3mm这一尺寸分段中,用1和3mm的几何平均值√1×3mm 2。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和基本尺寸大于500m的标准公差计算公式分别列入附表1和附 表2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表1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公式 0.3+0,008D IT12 160i ITo 0,5+0012D IT6 10 IT13 0,8+0,020D 6 IT14 4001 (IT1)(ITT IT8 25 IT15 6401 IT3 TI(ITs) IT9 401 1000i IT10 f4 1 1600 IT11 表中i为公差单位 yD+0,001D 式中:i一以μm计,D—以mm计 注,从1T起,其规律为,每增5个等级,标准公差加至10俗
GB1800-79 共18页第15页 基本尺寸大于500mm,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m 附表2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公式 1 I 7 I ITo √2I 250I 2 I 16I ITU (ITo IT IT16 IT10 IT4 (IT1) D(ITS )*I ITIu 001 IT18 2500I 表中I为公差单位 I=0.004D+2,1 式中:【—以μm计;D—以mm计。 注:从IT6起,其规律为:每增5个等级,标准公差增加至10倍。 3.基本偏差的计算公式: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时,轴的基本偏差的计算公式列入附表3。 (2)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孔的基本偏差是从轴的基本偏差换算得来的。 换算的前提是: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的配合条件下,当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 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例如孔的F对应轴的f)时,使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例如 F6/h5)与基孔制形成的配合(例如H6/f5)相同 根据这一前提,孔的基本僱差按以下两种规则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