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为主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为主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防治措施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 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为害基本 得到控制,但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在一 些玉米产区小斑病仍发生严重。 •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 病较轻,玉米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 •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 叶、果穗和籽粒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 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为害基本 得到控制,但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在一 些玉米产区小斑病仍发生严重。 •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 病较轻,玉米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 •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 叶、果穗和籽粒
• 病部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黄褐色。 • 有三种类型: • 一是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且有黄褐色的晕圈, 病斑一般不扩展; • 二是病斑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颜色较深,黄褐色, 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 • 三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或灰色,无明显边缘,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 前一种为抗病型病斑。后两种为感病型病斑,感病品 种病斑常相互联合使整个叶片发生萎蔫,严重的植株 会提早枯死。 •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 症状特点 叶片发病
• 病部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黄褐色。 • 有三种类型: • 一是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且有黄褐色的晕圈, 病斑一般不扩展; • 二是病斑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颜色较深,黄褐色, 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 • 三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或灰色,无明显边缘,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 前一种为抗病型病斑。后两种为感病型病斑,感病品 种病斑常相互联合使整个叶片发生萎蔫,严重的植株 会提早枯死。 •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 症状特点 叶片发病
诊断要点 • 叶片上有数量较多的黄褐色椭圆形小病 斑,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诊断要点 • 叶片上有数量较多的黄褐色椭圆形小病 斑,病部有灰黑色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