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续)于是按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时,将有21个分档对 结构所遭遇的地震作用的估计较以往规范更为细致 为此烈度与地震加速度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要作 相应改动。 max与地震峰值加速度关系 设防烈度6 7 7.5 8 8.5 地震峰值005g0.10g0.15g0.20g0.30g040g 加速度 0.040.080.120.160.240.32 场地土类别与Tg特征周期关系 场地土类别 Ⅱ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025 0.3 0.45 0.65 第二组 0.3 0.4 0 0.75 第三组0.350.45 0.65 0.9
2.(续) 于是按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时,将有21个分档.对 结构所遭遇的地震作用的估计较以往规范更为细致。 为此烈度与地震加速度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要作 相应改动。 α max 与地震峰值加速度关系 场地土类别与Tg特征周期关系 设防烈度 6 7 7.5 8 8.5 9 地震峰值 加速度 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α max 0.04 0.08 0.12 0.16 0.24 0.32 场地土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 0.4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
3.设计地震反应谱的调整 1)长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钢结构、隔震 消能结构的出现,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已经不满足建筑 结构发展的需要。89规范中关于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的 概念以及地震的动参数区划中关于特征周期的规定也需 要发展 修订后,设计反应谱的范围由3延伸到6s,分为直线 上升段、水平段、曲线下降段和斜直线下降段四个区段 般结构阻尼比为0.05,设计反应谱在5Tg以内与89规范 相同,从5Tg起改为斜率为002的斜直线下降,保持了规 范的延续性
3. 设计地震反应谱的调整 1) 长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钢结构、隔震 消能结构的出现,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已经不满足建筑 结构发展的需要。89规范中关于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的 概念以及地震的动参数区划中关于特征周期的规定也需 要发展。 修订后,设计反应谱的范围由3s延伸到6s,分为直线 上升段、水平段、曲线下降段和斜直线下降段四个区段。 一般结构阻尼比为0.05,设计反应谱在5Tg以内与89规范 相同,从5Tg起改为斜率为0.02的斜直线下降,保持了规 范的延续性
3.设计地震反应谱的调整(续) 当结构阻尼比不等于0.05,设计反应谱在乙=0.05的 基础上调整: a.水平段数值乘以阻尼调整系数72 72=1+(0.05-)(0.06+1.7)20.55当小于0.55取0.55 b.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由0.9改为 y=0.9+(005-)/(0.5+5 c.斜率为0.02的直线下降段的斜率m由002改为 71=0.02+(005-)8 当设计为RC结构时阻尼比为005,m2=1,y=0.9 71=0.02
3. 设计地震反应谱的调整(续) 当结构阻尼比不等于0.05,设计反应谱在ζ = 0.05的 基础上调整: a. 水平段数值乘以阻尼调整系数η2 η2=1+(0.05-ζ)/(0.06+1.7ζ)≥0.55 当小于0.55 取0.55 b. 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由0.9改为: γ=0.9+(0.05-ζ)/(0.5+5ζ) c. 斜率为0.02的直线下降段的斜率η1由0.02改为: η1=0.02+(0.05-ζ)/8 当设计为RC结构时,阻尼比为0.05, η2=1, γ=0.9, η1=0.02
2001规范设计反应谱 水平段 0. 450max 曲线下降段 =[m202-74(T-5T9)amox 直线上升段 直线下降段 g
2001规范设计反应谱
全钢、钢混、钢筋砼结构不同阻尼比时 设计反应谱 1319 max 10(9 02全钢结构〉12层 =0.035钢结构全钢(12 0.05RC结构及单层钢结构 45 max [0.0286-0.0238(-5Tg [0.0255-0.0219(-5Tg)amox [0.0235-00200(T-5T9an
全钢、钢混、钢筋砼结构不同阻尼比时 设计反应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