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基本元音 llu D a e
次基本元音 i y u e ø o œ a
央元音 量让 ulu e g 0 e ce 39 a o
央元音 i y u e ø o œ a
元音舌位图 luu e g 36 E 0 e ce 39 a o a D
元音舌位图 i y u e ø o œ æ a
声调的记录 汉语音节的组成,除了元音和辅音音素外,声调也 是不可缺少的。声调也叫字调,是附着在音节上起辨义 作用的超音段的相对音高,可以用调幅和调型来描写。 调幅反映音高的幅度,某些声调语言仅凭调幅,甚至只 需分高低两度便可描写声调,汉语声调的调幅通常分为 五度:1度为低调,2度为半低调,3度为中调,4度为 半高调,5度为高调。调型反映音高变化的旋律,一般 用曲线表示:[-]为平调, 为升调,[]为降调, [I∧]为曲折调。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需将调幅 和调型综合成调值来描写。通常将调型曲线与表示五度 调幅的基准线连接成特定的声调符号,附加在音节尾表 示调值,也可以在音节右上角用数值标记。例如北京话 的“大家”可记作[ tan tcia1]或[ta5teia5]
声调的记录 汉语音节的组成,除了元音和辅音音素外,声调也 是不可缺少的。声调也叫字调,是附着在音节上起辨义 作用的超音段的相对音高,可以用调幅和调型来描写。 调幅反映音高的幅度,某些声调语言仅凭调幅,甚至只 需分高低两度便可描写声调,汉语声调的调幅通常分为 五度:1 度为低调,2 度为半低调,3 度为中调,4度为 半高调,5度为高调。调型反映音高变化的旋律,一般 用曲线表示:[−]为平调,[/]为升调,[\]为降调, [∨][∧]为曲折调。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需将调幅 和调型综合成调值来描写。通常将调型曲线与表示五度 调幅的基准线连接成特定的声调符号,附加在音节尾表 示调值,也可以在音节右上角用数值标记。例如北京话 的“大家”可记作[ta tia ]或[ta51tia55]
调值和调类(一) 能够独立区别意义的调值的类别称为调类。调类可 以从共时角度编号并命名,也可以参考历时因素命名。 汉语方言的调类系统大多与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 四声系统和声母的清浊系统有对应关系,通常根据这种 历时对应关系来定调名:与平上去入四声对应的调类, 今调名仍称平上去入;与中古清声母对应的调类今称阴 调,与中古浊声母对应的调类今称阳调。用这种命名法 命名的调类系统可以用发圈法标记,即在音节或汉字的 四角用带缺口的小圈标记,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方 向依次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相应的阳调则在小 圈下加短横线表示。例如 阴平:诗阴上:使阴去:试阴入:识 阳平:时阳上:三是阳去:事阳入:食
调值和调类(一) 能够独立区别意义的调值的类别称为调类。调类可 以从共时角度编号并命名,也可以参考历时因素命名。 汉语方言的调类系统大多与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 四声系统和声母的清浊系统有对应关系,通常根据这种 历时对应关系来定调名:与平上去入四声对应的调类, 今调名仍称平上去入;与中古清声母对应的调类今称阴 调,与中古浊声母对应的调类今称阳调。用这种命名法 命名的调类系统可以用发圈法标记,即在音节或汉字的 四角用带缺口的小圈标记,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方 向依次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相应的阳调则在小 圈下加短横线表示。例如: 阴平:诗 阴上:使 阴去:试 阴入:识 阳平:时 阳上:是 阳去:事 阳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