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 定理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 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 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 出的价格低。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 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 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 向变动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 定理 ◼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 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 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 出的价格低。 ◼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 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 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 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 向变动
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 衡 总效用最大化》业费者均後 消费 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X、Y与Z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 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 在P1Q时,相忘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速增。为了使得他花 条件费M元所换得的备种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法于极大值,他将 MU1/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 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 =M神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边际效用都相 对上述条
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 衡 ◼ 总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均衡 ◼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P1·Q1 + P2·Q2 + P3·Q3 +……+ Pn·Qn = M的限制 条件下, MU1 /P1 = MU2/P2 = MU3 /P3 =……= MUn /Pn = MUm ▪ 对上述条件的说明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 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 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 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 大值。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 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 买方式,这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 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式中,P1,P2,P3……Pn 为种物品的价格,Q1, Q2, Q3,…… Q1 为种物品的购买量,M 为消费 者的收入,MU1,MU2,MU3,…… MUn为种物品 的边际效用。MUm为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X、Y与Z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 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 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 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 费M元所换得的各种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 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较低的那一 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 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 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边际效用都相 等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可能线 四、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 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 二、无差异曲线 ◼ 三、消费可能线 ◼ 四、消费者均衡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的问题和序数效用论的提出。 上一节介绍的消费者需求理论所采用的边际效用分析法, 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即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 序 数值和可以加总求和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把各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 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 基 引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 么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实际上,表示了基数效用,同时也就表示了序数效用,而 表示了序数效用却不能表示基数效用。但使用序数效用避 免了使用基数效用所存在的计算上的困难
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 基数效用论的问题和序数效用论的提出。 ◼ 序数效用论及其与基数效用论关系 ◼ 基于序数效用,则可通过无差异曲线进 行分析比较。 上一节介绍的消费者需求理论所采用的边际效用分析法, 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即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 计算其数值和可以加总求和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把各 种不同的商品以一个util为统一计数单位,来衡量不同商 品效用的大小。但是,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无 法用具体数字表示的,只能有大小次序的区别,就是说, 效用大小可表示为序数,无法表示为基数。这样,就有 了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 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 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 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实际上,表示了基数效用,同时也就表示了序数效用,而 表示了序数效用却不能表示基数效用。但使用序数效用避 免了使用基数效用所存在的计算上的困难